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学术评价体系
第六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2019年12月02日 09: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2月2日第1827期 作者:记者高莹

  本报讯 (记者高莹)11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王京清,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原会长姜增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周洪宇,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李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主持开幕式。

  王京清指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在此大背景下,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评价体系,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尤为迫切。经过研究探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提出了AMI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定量和定性评价方法相结合,突出同行评议在评价中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提出的AMI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推出的评价报告逐渐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及应用。

  为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研究,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强化科研诚信管理工作,王京清提出四点意见: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二是坚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三是坚持公开透明的专家遴选机制;四是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姜增伟表示,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兴衰、生产要素的聚散和发展动力的强弱。优化营商环境,要在完善监管体系的前提下进一步放松制度约束,向市场放权;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通盘考虑,为其提供精准的公共服务;要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有国际市场意识和全球意识,考虑域内域外双重因素。

  周洪宇认为,教育评价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眼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以实现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有效能、更具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为目标。当前,我国教育评价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不科学的评价导向。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加强教育治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从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结果等方面着手,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标准。

  李军表示,要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应分类评价。学术期刊是学术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风向标,是学术交流的主渠道。学术期刊评价是对学术水平和创新价值的客观检验,也是学术研究成果获得同行认可、学术认可和社会认同的重要途径。相关机构须深入研究,共同做好期刊评价工作。

  论坛发布了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研究成果,涉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特色化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特点与前沿识别、学科评价、网络正能量综合评价、科研诚信等方面。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政府部门、企业的相关人士共百余人参加会议,并围绕“营商环境的评价与优化”“期刊发展与科学评价研究”等议题进行研讨。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