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马克思主义现代性理论研究
2019年11月29日 09: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29日总第1826期 作者:记者段丹洁

  本报讯 (记者段丹洁)近日,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德国)北京代表处共同主办的“社会主义与现代性”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世界意义等内容,展开深入讨论。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军认为,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是对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国家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当代回答,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占据垄断地位的格局,改变了把西方资本主义模式与现代化等同起来的思维定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对现代化道路的新探索,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郗戈表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马克思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和理论观点,能够指导和启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在中国现实境遇中,把握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当代价值,必须深刻把握中国现代性建构的“特殊性”,根据当代实践要求,创造性地转化马克思的思想资源,自觉回应“反现代化论”与“西化论”等当代流行思潮的挑战,合理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正确发展方向。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杨礼银表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理论,是在现代性与民族性的互动张力中提出并完善的。这种现代性具有前瞻性,并且面向未来、面向实际,从而在理论逻辑与历史现实上达成了辩证统一。

  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北京代表处主任扬·图洛夫斯基认为,对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最彻底的就是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及其社会结构,包括科学和技术带来的工具理性,给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带来极大限制。现代性在资本主义体制中越发展,人的异化就越严重,离现代性的目标就越远。社会主义现代性提供了另一种方案,它是对未来的一种新思考。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