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东北振兴新局面
2019年11月29日 09: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29日总第1826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徐州

  近日,“经济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沈阳召开。与会学者对辽宁及东北地区全面振兴进行了深入研讨。

  加速理念转变与提升

  振兴东北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张俊伟认为,政府要在深刻把握经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借助产业政策、竞争政策、研发政策等精准措施,加快东北经济振兴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源泉、吸纳就业绝对主力的情况下,推动新经济增长点做优、做强、做出特色,振兴东北经济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徐琴看来,东北地区一方面要改进涉企服务,改善营商环境,构建完备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民生服务,体现人文关怀,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此外,东北地区还应重视创新服务,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多方协作共建各类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联盟,打造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聚力东北振兴。

  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表示,东北振兴的目标包括人均收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营商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友好、公共服务供给日臻完善等诸多方面。“十四五”期间,东北振兴应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对外开放为动力,形成高水平的向北开放新格局,通过深化改革,凝聚力量,形成东北振兴新局面。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章寿荣提出,东北地区要突出创新驱动,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铸就创新发展新动能。在科技创新方面,东北地区要实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一方面需要吸引人才,集聚要素,激发创新创业创优活力;另一方面需要优化环境,改善生态,为开放聚集创新资源创造良好条件。

  辽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天维表示,东北地区应抓住经济转型升级重点,推动改革创新,鼓励、支持、引导和保护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应注重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优化“放管服”,加大力度补齐体制机制短板;实施“体制机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营造良好创新氛围;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机会,用高新技术产业积极调整传统产业。

  “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装备制造强国强省的必由之路。”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万强认为,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为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路径。

  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对于东北地区如何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这一问题,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牟岱表示,东北各省要发挥自身的沿海优势、沿边优势、中心城市优势,依托东北腹地,有机融合、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东北亚经济圈,加快推进东北亚经贸合作,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张俊伟认为,扩大开放不仅包括对外开放,还包括对内开放。对外开放,就是认真落实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争取先行先试的试点机会,吸引外资、民间资本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鼓励产品出口和企业“走出去”,积极扩大和提升优势产业的发展空间与国际竞争力。对内开放,就是按照“竞争中性”原则,认真落实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平等待遇,强化内部竞争以提高产业链的灵活性和效率,深化基础产业、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在更多环节、更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

  会议由辽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辽宁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协办。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