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大湾区老城发展新活力
2019年11月18日 09: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18日第1817期 作者:记者李永杰

  本报广州11月17日电 (记者李永杰)《城市观察》创刊十周年暨第六届“设计城市”圆桌研讨会近日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与会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老城市·大机遇·新活力”的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何艳玲认为,广州作为大湾区重要核心城市之一,在未来建设中的主要任务有三个层面。一是世界层面,即如何基于复杂治理时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有全球竞争力的城市;二是国家层面,即作为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的国家中心城市,如何破解超大型城市治理难题;三是区域层面,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如何实现区域增长极和示范区的功能。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教授汪芳表示,在城乡更新过程中应当注意理解各层级建成环境之间的联系及其与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将建成环境与生态系统视为“生命共同体系统”的组成部分,才能使其得到健康、良性、有序的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刘云刚认为,提升城市活力的关键,首先要明确生活圈的单元。然后,依托生活圈进行传统行政区划和权限调整,建立以自助、互助、共助、公助为基本原则,以协议为基本形式的生活圈机制。最后,还要充分发挥企业和社区居民的能动作用。

  历史空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朱雪梅表示,城市发展已经进入高品质的集约发展阶段,充分利用城市历史空间的作用尤为重要。以广州为例,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广州在大湾区建设中起着引领、融合和互补的作用,历史空间能在人文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王世福表示,广州老城保留的街坊生活和文化,使其拥有成规模的历史格局和肌理。在他看来,广州应以粤文化建设为契机,通过“保底蕴”的城市修复战略、“出新篇”的活力激发战略、“放异彩”的文化创新战略,提升广州老城的活力,促进名城复兴。

  广州市政协经济委主任顾涧清认为,当今世界交通枢纽建设进入全新时代,主要体现为站城融合、交通融合、功能复合、生态结合、智能统合这五个特征。他认为,要把交通枢纽作为整体来看,从城市建设发展的角度,利用好客流资源,更具前瞻性综合性地开发周边土地,实现站城一体、产城融合的紧凑城市集合体和城市增长模式。

  会议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华南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城市观察》杂志社、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创新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承办。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