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语言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019年10月30日 08: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0月30日总第1804期 作者:记者李永杰

  本报南宁10月27日电 (记者李永杰)近年来,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语言经济学,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并取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10月26日,第十届中国语言经济学论坛在南宁举行,来自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

  广西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卞成林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是造福沿线国家乃至世界的宏伟事业。广西处于“一带一路”交汇点,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作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一带一路”建设必然激发广泛的语言消费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语言消费主体和客体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与此相适应的语言政策、规划也亟须跟上时代脚步。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院长赵蓉晖表示,语言多样性既是造成社会隔离的主要原因,也能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催生新的产业形态,活跃经济发展。她以美国纽约为例,阐释了语言服务承担的重要社会使命。作为联系城市社会群体的纽带,语言服务已经成为维系纽约社会运转的基本方式,拥有巨大的绿色经济发展前景。

  语言的经济社会学是以经济社会学、新经济社会学的分析思想和研究范式,考量语言对人们经济社会行为的影响。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孙涛认为,作为一个潜在的研究方向,语言的经济社会分析可以有效地吸纳语言和经济、语言和社会诸多交叉研究领域的研究优势,避免分析的片面性和狭窄性。

  地方制度环境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受到学界关注。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与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教授赵子乐关注了“语言开放度”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从移民史角度探寻了语言开放度的历史渊源。这两位学者认为,语言开放度反映的是外来者能在多大程度上融入当地的语言环境。开放度低的地区,语言障碍为外来投资者和外来劳动者带来更高的交易成本,语言异质性带来的身份认同差异,也在较大程度上阻碍了本地人与外来人在博弈中形成合作预期。赵子乐介绍到,一个地区方言的开放度在较大程度上是移民史的结果。一般而言,接受移民越多的地区,语言开放度就越高。

  论坛由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广西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经济学动态》编辑部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