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断裂与连续中探讨儒学日本化
2019年08月21日 09: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21日第1761期 作者:刘莹

  本报讯 “儒学的日本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日本哲学会2019年年会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立命馆大学、北海道大学等国内外科研院所及高校的百余位学者参会。与会学者认为,探讨儒学的日本化,实际上是以日本为范本,研究儒学在日本被接受、被转化甚至回流中国的过程。

  中华日本哲学会会长王青介绍,儒学早在秦汉时期就传到日本,并逐步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日本儒学。深入解析儒学的日本化与日本近代化转型之间的关系,重新评价儒学在东亚思想史上的历史意义,有利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从而对世界作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归纳了日本儒学的四个特点:一是人文的价值理性转为实用的工具理性形态,二是道体器用的思维形态转为器体道用的形态,三是本末正位转为本末混杂形态,四是兼容并蓄转为“杂拌”文化形态。这四个特点在日本儒学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充实。

  北京大学教授刘金才认为,日本阳明学者汲取阳明心学思想,对商人道德主体意识和价值伦理进行建构,使得日本商人阶级在近代以前就基本形成了“四民异业而同道”“以金钱为贵”但尊重国法、“以营利为善”但不忘信义、“经济富有”但不忘勤俭、“精打细算赚钱”但保持“正直之心”等价值伦理。

  有学者表示,总体而言,儒学在日本化的过程中,与当地思想文化不断融合。另外,日本儒学在阐释中国经典时,不可避免会产生种种误解或曲解,其表现为日本儒学的某种断裂性。然而,断裂之中也不乏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使儒学即便“走出去”,依旧会保持儒学的根本。所谓儒学的日本化,就是探讨这种断裂和连续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断裂中窥见儒学在日本的特殊性,在连续中寻找儒学在传播中的普遍性。如此,儒学的日本化就会成为儒学“走出去”过程中一个活的案例,也可为今后推动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提供可资借鉴的有效方式。

  (刘莹)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