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2019年08月14日 08: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14日总第1756期 作者:记者张清俐

  本报讯 (记者张清俐)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结项成果《巴蜀符号集成》日前付梓出版。该书作者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严志斌介绍,四川、重庆地区发现的巴蜀符号,是目前尚未明确性质与含义的符号系统。该成果全面搜集整理了迄今公开刊布的巴蜀符号的器物及收藏机构展出的一些有巴蜀符号的器物,总数量有835件,另附录53件,共录图片2000多幅。每件巴蜀符号器物以器类、时代、地点、尺寸、著录情况、收藏情况、符号内容这七项内容加以编录。

  在搜集材料过程中,研究人员在四川、重庆等地进行了多次实地实物调研,力求准确地辨识符号。研究发现,巴蜀符号流行于战国初期至西汉早期,但并非同时创立及使用,其消亡时间也不同。巴蜀符号器物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西部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南北条带及重庆至枝江的峡江地区,与巴蜀文化的分布范围一致。该成果明确区分出272种巴蜀符号。一些符号在形体上虽有差别,但通过符号的组合可以推测出它们可能是同一种符号的异构。一些符号的组合呈现出特别紧密的关系,部分符号常以固定组合形式出现,可能是固定的习语,或是复合性的符号。符号数量组合在战国晚期早段发展得最为繁复,到战国末期又呈现简化、少化的态势。部分巴蜀符号与器物种类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的巴蜀符号只出现在特定的器类上。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