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安8月2日电 (记者陆航 实习记者赵立凡)7月30日,由国际汉唐学院主办,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等机构协办的“中华人文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与会学者分别从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文学、交流与互鉴、秦风与秦声等角度,对中华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展开研讨。
陕西省副省长方光华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遵循了中华文化的内在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历史见证下创造了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在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了重要契机。他同时强调,“中华人文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为国际汉唐学院搭建的中外文化高端交流品牌项目之一,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提供了良好平台,期待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畅所欲言,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
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表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历史变迁,始终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发掘中华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不仅是学界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学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教授陈战峰认为,中华文化两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人文性和汇通性。人文性是把握思想文化品格的基础;汇通性是思考中华文化连绵不断的关键要素。这两个基本特征相互统一,相得益彰,人文性是文化汇通的基础,汇通性是人文传统赓续的保障。研究和提炼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对我们今天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文化多样性与独特性的发展,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