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工作
2019年07月31日 08:3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7月31日第1746期 作者:仝薇

  本报上海7月30日电 (记者仝薇)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文化,具有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性等鲜明特色。如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价值,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构建新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近日,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论坛”上,学者提出,我们需要继续广泛深入地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不断丰富和充实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内容。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文选才表示,上海保存有大量红色景观以及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上海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高效思政课教学,进而开展思政课教学课程改革,既能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和有效性,也对高校全面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肖巍认为,作为全国高校分布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上海既蕴含着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又是改革开放前沿,具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和“先行先试”的标本意义。因此,高校思政课应充分利用上海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如何将上海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政课结合起来,打造出更受欢迎的思政课堂。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徐光寿认为,红色文化包括人、物、事、魂等方面的内涵。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精神,博大精深,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全面比较、深入研究各种精神的内涵,对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思政课教学,推进思政教学课程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渠长根认为,客观准确理解红色文化的属性和地位是推进红色文化研究与实践的逻辑基础。红色文化作为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创造的伟大文化,既带有浓郁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风格品质,又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曹景文认为,红色文化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符号文化。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只有大力传承红色文化,才能够有效揭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增强社会主义价值认同,进而以清晰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会议由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与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上海高校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联合主办,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