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草原文化创新发展
2019年07月05日 08: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7月5日第1728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徐州

  6月23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文化学会主办的“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文化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草原文化学科建设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与会学者总结了近年来草原文化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并对未来草原文化的学理研究以及学科建设创新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据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李春林介绍,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牵头举办的“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已连续举办十五届。到目前为止,《草原文化研究丛书》第一套(共11册)与第二套(共10册)、《草原文化研究资料选编》(共10辑)、《文化内蒙古》(共3卷)、《草原文化》教材(共2本)、《论草原文化》(共14辑)等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先后出版问世,千余篇草原文化研究论文发表。这些成果使草原文化研究向理论化、系统化和体系化发展,而且形成了一个中国文化研究的新亮点。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东表示,“草原文化研究工程”从草原文化民族地位新论出发,系统比较了中华文明三大源头论与北方先行论、三大系统论与北方厚重论、三元结构论与北方引擎论;针对西方提出的单一源头论、单一模式论和单一传播论,用具体实例、分阶段解释了世界文化三原色论、世界文化三大纽带论和生态文明创新先行论三条草原文化世界历史地位新论。“草原文化研究工程”提出的“草原文化”新概念,对于草原文化的历史发展规律、不同阶段作出的新概括,草原文化基本类型的新提法,草原文化基本特征的新梳理,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的新升华,以及对草原文化的历史地位与现代意义的新阐发等方面的理论创新,可以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上的铺路石子。

  有学者提出,当前在草原文化学科建设方面仍存在学科体系不完善、学科分类不明确、人才队伍不集中,以及研究视野不够宽阔、研究内容缺乏系统性等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化草原文化研究,成为会议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李春林表示,要历史、辩证、发展地看待草原文化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目前已经取得了构建草原文化学科这一开创性的进步,但推动草原文化学科发展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面向未来,还需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的高度继续推进研究,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推动草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国蒙古学学会会长吴团英认为,要进一步深化游牧文化与草原文化关系,草原文化区域分布,草原文化组成、文化理念、理念体系等问题研究;要创新方法,扩大视野,转换视角,把握创新需求,推动创新发展,树立学派意识,倡导推进学派建设;要通过深化草原文化学理研究,努力构建草原文化研究的概念和范畴体系,推动从游牧文化到草原文化的范式转换,为草原文化学科建设提供有理依据,推动草原文化学科不断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