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2019年07月05日 08: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7月5日第1728期 作者:

  本报讯 (记者吴屹桉)6月28—30日,由中国民族学学会主办、青海民族大学承办的中国民族学学会2019年高层论坛在西宁举行,论坛主题为“新时代民族学发展与协同创新”。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时期中国民族学发展与展望、民族地区精准扶贫、多民族交往交融建设等议题展开研讨。

  中国民族学学会会长王延中表示,当下,在开展民族团结工作、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方面,均需要民族学的积极参与和支持。青海民族大学校长索端智表示,青海民族大学有着70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具有高原特色的民族学学科,未来将朝着打造青藏高原民族学特色学科群的目标继续努力。

  本报西安7月2日电 (记者陆航 实习记者王清晨)6月30日,由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主办的“现实与秘境:当代中国小说的南北对照”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新时代严肃文学的创作实绩与地域差异,探讨当代中国小说的不同形态,寻找创作方法与研究范式的新突破。

  《小说评论》主编李国平认为,当代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存在共生关系,这两种文学力量的交融,能够产生中国文学自身的理论体系。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表示,“文学生产机制”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构成要素。

  在《十月》杂志社主编陈东捷看来,中国当代文学具有“现实主义传统”,新的“现实型”文学形式也应该有所创新。

  本报讯 (记者吴屹桉)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协办的《跨文化研究论丛》创刊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会议主题为“中国跨文化研究的过去、当下、未来”。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表示,跨文化研究者应勇立实践潮头,提高对文化多样性的敏感度,为化解文化冲突提供良策,为增进文化理解注入动力,为促进文明互鉴开辟通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冯捷蕴提出,高校应根据自身特色进行跨文化学科建设,可以尝试建立课堂教学、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推动跨文化研究发展。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