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
2019年07月05日 08: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7月5日第1728期 作者:本报记者 吴楠

  6月29日,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论坛暨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河海大学举行。有学者表示,目前,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面临多种问题,社会各界应积极行动,让母亲河尽快恢复生机,继续健康哺育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意义重大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钮新强介绍,近年来,我国采取多种措施修复长江生态环境。通过建设鱼类过坝通道,恢复自然河道、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恢复营养物通道,修复长江干支流生态;恢复荆江与洞庭湖健康完整的生态江湖关系;建立长江口生态大保护圈,新建江海运河,为长江口生态减负。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云表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亚洲水塔、国家重要的战略水源地。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巨大,生态系统保护任务繁重,战略意义重大。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保护好母亲河,保护长江的健康,保障一江清水永续东流,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长江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学科共同参与研究,找出发展对策。为了统筹推进沿江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文明建设、交通枢纽建设和城市规划发展,河海大学联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组建了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提出,研究院将立足江苏省、聚焦中下游、面向全流域,围绕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工程及区域经济等方面,开展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实用技术研究及人才培养、培训等,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

  与会学者表示,当前长江流域水问题仍很突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亟须面向未来统筹考虑长江流域水问题,从科技创新、学科交叉、部门融合、系统治理等多方面着手,开展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以及流域重大问题研究。

  针对长江生态系统面临的各种问题,钮新强提出,应突出生态导向的顶层设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思想为统领,超越部门、行业的局限,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自然水文循环、人类调控的影响和自然的演变趋势,统筹生态、社会、经济、空间发展等多元要素,全面审视流域存在的生态、生产、生活等问题及其多方面的影响。钮新强建议,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研制全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空间管控规划。开展多学科、大规模生态保护工程研究。长江生态环保涉及专业多、问题复杂、任务重,需要尽快融合多专业力量,联合创新攻关,为大保护工作提供科技支撑。加强依法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建设全功能智能信息化监管系统,增强水、沙、环境、生物、航运、产业等全要素一体化监督管理。

  江苏省政府参事、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表示,“化工围江”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化工围江”问题表面看是流域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实质上折射出长江全流域现有工业体系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布局性矛盾。破解长江经济带“化工围江”问题,从长远看要坚持短期治标和长期治本相结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树立“一盘棋”思想,运用行政和市场两种手段,构建长效机制。在宏观层面,要加快立法进程,完善负面清单,形成长江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要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制定重化工企业绿色转型专项规划,以及水生态规划和水生物规划;完善治理体制机制,建立部分与区域间联防联控机制,实施跨流域的市场化、多样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全域工业生态集聚发展机制,完善税收倒逼机制等。在中观层面,应坚持区域协调与江河湖海联动,发挥化工行业协会优势和作用,加快园区绿色化建设步伐。在微观层面,应提高化工污染治理专业化水平,推广第三方治理模式,以技术创新推动化工产业绿色转型。

  谈到长江保护和绿色发展,张建云表示,首先,要厘清长江保护的对象、重点和举措,以及长江发展和保护的辩证关系。其次,要从水生态与环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工程技术、岸线保护与绿色航道、智慧水利、绿色发展战略等方面开展研究。在水生态与环境研究方面,应开展水环境污染的健康效应与危害机制、水生态系统形成机理及生态效益、城市化的水生态环境效应与生态管理等研究;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应开展长江水资源、岸线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研究;在战略与发展方面,应开展流域保护与发展有关的政策、体制、经济、法制、文化等全局性、综合性的重大问题研究。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