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2019年06月21日 08: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6月21日第1718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广禄

  6月15—16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举行。国内扶贫研究领域的70余位专家学者就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研讨,涉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扶贫机制与路径创新、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成效及地方经验等话题。

  扶贫经验获得国际社会认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至2018年末,农村贫困人口已减少至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10371元。持续推进的扶贫工作和脱贫攻坚战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并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为全球脱贫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并形成了国际社会较为认可的中国经验。”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钟甫宁提出,中国坚持开发式扶贫,以开发为主、救济为辅,更多依靠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脱贫。随着贫困人口数量的持续下降及其分布状况不断变化,针对特定贫困人口的政策和措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精准扶贫成为新时代扶贫工作的必然选择。精准扶贫强调过程的公平正义,更强调减少以至消除贫困的实际结果。精准扶贫既关注需要救济的贫困人口,更关注帮助有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潜在能力的贫困人口,以及贫困人口脱贫的可持续性。

  华中师范大学中部地区减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陆汉文认为,从国际减贫经验中国化到中国扶贫经验国际化,中国扶贫开发事业成功的经验之一在于将国际经验与自身国情相结合。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减贫经验中国化的成功经验,可以作为打开中国扶贫经验“走出去”大门的钥匙。中国减贫经验的国际化,同样应以当地政府和民间社会的共识性需求为重点,将贷款项目和技术援助项目相结合,以本土和地方专家为依托。

  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有学者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是新时代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脱贫攻坚的完成期,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动期,也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交汇期,必须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统筹推进。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表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在目标导向、政策内容、主体作用和体制机制等方面都存在共同点。做好这两大战略的衔接,应当长短结合发展乡村产业,因地制宜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及发展条件,设计好、利用好社保兜底扶贫措施、“压茬”推进移民搬迁,分类开展乡村建设,打造好扶贫工作队,发展好县域经济。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提出,精准脱贫应设计一揽子措施,实现与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有机衔接,为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基础。

  构建全方位扶贫生态系统

  “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产业发展的选择和质量决定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前途。”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静提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要从产业扶贫转向产业带贫,并将产业兴旺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结合起来。在方法和措施上,要实现从精准到共享、从特惠到普惠、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在工作重心上,要培育主导产业,做强优势产业。

  在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教育扶贫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扶贫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兴洲表示,教育扶贫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起点公正、过程公正和结果公正,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教育分配正义与关系正义,从而实现教育扶贫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通过教育手段实现减贫脱贫的社会价值,必然要求发展优质的教育。我国非常重视在贫困地区发展优质的教育事业,从政策倾斜、经费投入、人员配置等各个方面给予充分保障,让贫困地区的人口共享公平优质的教育,真正实现教育扶贫的社会价值和责任担当。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提出,在共享发展视域下,社会的发展是全方位的发展,贫困群体的需求也是全方位的需求。扶贫主体的全面性和扶贫对象主体需求的全面性,决定了扶贫必须是全面性的,扶贫生态系统的构建必须是全方位的。全方位扶贫不能仅限于经济领域,而应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都包含在内。扶贫生态系统的构建,既应当是共生共建式的,也应当是循序渐进式的。

  会议由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教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