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化国家建设与社会治理
2019年04月19日 08: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4月19日第1677期 作者:记者王广禄

  本报南京4月17日电 (记者王广禄)4月14日,由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党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东南学术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国家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展开研讨交流。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成飞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地回应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鲜明时代抉择,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发展要求,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更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完成历史使命的初心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继红表示,中国共产党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与逻辑经历了从批判继承,到以批判为主,再到继承与发展,直至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一演进过程。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整合成为完备的体系,是时代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界今后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冉从民族命运、现代化、世界历史三个视角对中国现代国家建设进行了分析。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社会治理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和保障。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美东以当代社会治理方式变迁为切入点,分析了社会现代化进程。他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治理方式和理念历经几番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成为社会治理的主要理念。

  当前,学界关于现代化问题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与研究。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林绪武认为,国家治理如何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是必须加以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良书认为,要用史学方法总结治国经验。经验来源于历史,应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当作独特的个体,并将历史问题转化为理论问题。还要学会区分和把握一时经验与永久经验这两种不同的经验形态。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