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体系建设稳步前行
2019年04月19日 08: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4月19日第1677期 作者:本报记者 潘玥斐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是包括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在内的系统工程,其中学术体系是核心,是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基础。不断推进学术体系建设和创新,对于形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和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完善机制与评价标准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引进现代西方学术体系,到实现学术体系逐步中国化,再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历程。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在机制创新、成果评价标准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认为,总体上来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从传统学术体系向现代学术体系转换的过程中,已经建立起一个现代学术体系的基本框架,进一步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我国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投入逐年增多,为学术体系的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投入的增长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的大幅度提高和总体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队伍建设、期刊平台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我国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从体制机制角度来看,我们初步建立了适合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管理体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了规范和保障作用。从评价体系的角度来看,评奖体系、指标排名体系、后续资助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郭卫东表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建设的成就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形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不断创新的机制。近年来涌现出了一批思想深邃、具有国际视野、聚焦现实问题的高质量学术成果,在一些学术领域形成中国学派,受到国际学术同行的重视与肯定。二是形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科学评价标准。从过去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学术成果整体质量得到提升,从而促进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从过去只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到现在开始与我国社会发展、精神文明、生态建设等现实问题紧密结合,从而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思想理论与智力支持。同时,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指导解决新技术、新产业可能给社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等。

  适应新时代新要求

  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建设稳步推进,但也存在一些短板。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林坚看来,我国对文化学、国家学、博物学等领域的建设还不够深入,致使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还不够完整。我们需要基于研究对象,对学科进行多种划分,从而形成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如文化学、国家学等。

  郭卫东认为,一是理论创新方面有待提升。当前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还不能完全满足和彻底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理论发展创新需要不断推进。二是研究方法有待创新。过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方法较局限于本学科领域的应用与创新,缺乏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集成创新。在新技术革命、新产业出现的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如何与新技术、新产业、新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新时代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三是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有待加强。要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把我们未来的建设者培养成既有先进科学工程知识,又有良好的哲学社会科学素养的接班人。

  推动产生突破性成果

  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离不开学术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未来,需要补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建设方面的短板,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建设。

  林坚表示,需要从新视角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新工具,进行系统性、复合性、开创性研究,补齐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短板,推动学科建设及具体应用产生新的突破性成果。

  王延中认为,新时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在此前提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了解国际学术前沿,思考本学科与国际学术前沿之间的差距。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科研组织管理体制,探索如何让经济管理体制与科研规律有效结合。在科研投入方面,建立多元化的哲学社会科学投入体系,同时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在学术体系评价方面,要做到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组织外评价与组织内评价相结合,建立不同类型学术研究的分类评价体系,同时推动评价理念、评价方法的科学化。

  郭卫东表示,一是从国家层面提高认识,加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力度,把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作为国家战略学科来发展。二是鼓励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学者、研究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学者不仅要研究、学习、比较国外先进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方法,吸收各国文明思想,同时也要深入中国实际,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与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升华理论,创新方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三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要与社会生产实践相互交叉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理论,找到新方法;只有面向未来、符合社会发展潮流、贴近人类的现实需要,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才能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