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比较文学学科发展走向
2019年04月15日 08: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4月15日第1673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杰

  比较文学是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门类。在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上,“跨越”是一个显著的标签,而比较文学学科的边界一直处于“移动”状态。如何科学地定位比较文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比较文学边界的跨越与拓展对比较文学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边界移动凸显学科开放性

  比较文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在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也随着研究对象的扩大而不断扩展。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张华表示,比较文学研究早已跨越了平行研究和影响研究的阶段,在一定程度上还超越了古典学、比较诗学、形象学、主题学、译介学的研究,形成了跨文化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整体趋势。

  从早期的文学到诗学再到比较文化研究,比较文学的边界一直处于移动状态。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志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比较文学跨语种、跨国别、跨文化、跨文明的学科定位,无法限制比较文学的“越界”行为,也免不了把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甚至自然科学学科拉到比较文学研究范围中。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炳范告诉记者,正是由于比较文学边界在不断“移动”,比较文学学科获得了不断发展的动力,但应该科学地定位比较文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他认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文学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学现象,二是不同国家间文学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比较文学的“比较”并非为了比较而比较,而是为了在比较中探寻世界文学的共同规律和民族特色。

  比较文学的边界与跨边界问题成为比较文学学科内值得思考的问题。张华表示,文学与其他学科的边界是如何形成并得以巩固的,这些边界又是如何被淡化、跨越,使得交叉学科或跨学科得以重组和成立的,在今天这样一个加速交流和接触的时代,“现实”与“想象”之间的边界是什么,这些议题都需要深入研究。

  边界拓展为学科发展提供机遇

  与比较文学的不断跨界相对应,比较文学在发展进程中一直面对自身学科定位的危机。美国国际比较文学学者斯皮瓦克曾在其《一个学科的死亡》一文中,指出了比较文学存在的危机。

  事实上,比较文学不断跨界导致其陷入自身学科定位危机,但比较文学也在不断跨界中获得了继续拓展的强劲动力。张华表示,比较文学学科以其特有的学科容纳度和吸收力、跨学科研究的独特优势,将多学科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纳入视野,极大地拓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空间,丰富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给比较文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在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焦鹏帅看来,比较文学的边界无限拓展,危机与机遇并存。所谓的“危机”,体现了学者对于学科本身及学者自身学科身份的焦虑。但从学科发展的建构性逻辑看,这种“危机”正是一个学科向前发展的必由路径,因为“危机”中孕育着突破性的机遇,从而推动学科向前发展。此外,比较文学自身的发展与学科定位一直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既需要砥砺奋进、开疆拓土的先锋,也需要守城固本的“学究故态”,二者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才是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而实现自身发展的现实图景。

  刘炳范告诉记者,比较文学学科发展是与比较文学边界拓展同步进行的,边界拓展为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带来了机遇和空间。从比较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边界拓展一直在进行,正是这种研究范围的不断拓展,比较文学各个学派才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从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文学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展。从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文学与社会生活、文学与经济发展、文学与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文学研究必然要拓展视野。

  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更新

  张华表示,尽管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还很年轻,但其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将来必然会打破“西方话语中心”的学术阵营情势,在国际比较文学的学术领域占有重要位置。中国学者的积极参与,不仅推动了有关“世界文学”的理解迈上新阶段和新高度,而且使得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占比不断增大,进而提高了中国比较文学学者在国际比较文学界的学术地位。比较文学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吸收新论题,借鉴新方法,形成新跨界,而这是由比较文学本身的特质决定的。

  无论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化,或是比较文明学,其中的关键词“比较”,是一种旨在把握“双边”或“多边”文学、文化或文明的内在关系,进而认识它们本质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思维形态、思维过程和方法论。焦鹏帅认为,“比较”的路径是“跨越”,这体现了一种交叉融合的思想与视角。比较文学研究边界的移动或拓展,体现出思维形态、思维过程、研究范围、研究视域、研究范式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只要比较文学学科关注人类共同的精神、情感和审美结构,并与时俱进地关注社会乃至全球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人文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其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刘炳范认为,虽然比较文化研究会越来越热,但比较文学研究不会被其取代,反而会更加繁荣。第一,文学是文化的精华,泛文化研究不可能也无法取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化研究同样无法取代比较文学研究;第二,文学最重要的功能是审美,比较文学研究是文学审美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点是比较文化研究无法替代的。

  未来,比较文学学科将顺应时代潮流,凸显自身特点,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刘炳范表示,第一,比较文学学科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科理论建设会越来越科学和理性,学科理论体系会越来越成熟。第二,比较文学研究的边界会继续拓展,视野会更加宽阔。第三,比较文学研究会越来越国际化,尤其是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会更加具有国际视野,越来越多地吸收借鉴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成果。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