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外语教育发展迎来新起点
2019年01月04日 09: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月4日第1609期 作者:实习记者 张译心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中国外语教育发展高端论坛”日前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经验及未来前景进行了深入讨论。

  外语教育助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外语教育不断发展的40年。改革开放推动外语教育,外语教育助力改革开放。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表示,成熟的外语教育体系对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我国与他国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在南京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守仁看来,外语教育的重点始终是服务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外语教育教学要主动适应国家社会发展大势,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要掌握外语教育发展态势,平衡外语教育的工具性和学科性;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远程外语教学对外语教育的普及作出了突出贡献。国家开放大学外语教学部教授刘黛琳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远程英语教育已经形成了以个性化学习为基础、以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适合成人在职自主学习的多媒体课程资源体系。未来,在远程外语教学中还应根据社会需求,不断改革人才的培养模式。

  深化外语教育改革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文斌表示,改革开放40年,我国外语教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当下我国外语教育改革正处于爬坡期,面临诸多复杂问题。如何提高外语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使外语教育改革既符合国家的发展需求,也符合未来学生成才成长的需要,是外语界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孙有中认为,各高校外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加深对学科内涵的理解,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筑牢文化根基,做到语言、文学、历史、文化并重,从而培育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外语人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曾天山表示,尽管我国是外语教育大国,但总体外语水平还不高,外语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值得关注。

  自2017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开始推行按大类招生的新模式。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郭英剑认为,中国高校已经进入大类招生的新时代,如何在大类招生中展现外语教育的特色、吸引优质生源,是当前综合类大学外语教育面临的挑战。

  加强跨专业融合发展

  随着国际合作增多、产业创新升级、信息技术发展,外语教育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上迎来了新起点。湖南师范大学校长蒋洪新认为,当前,应在外语教育中加强文化自信,强调文化多样性,使外语教学更好地应对多媒体与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同时还应推动课程改革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接轨。

  外语教育改革必须呼应时代之声。曾天山对外语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乡村外语教育要从小学阶段抓起;二是推动大学公共外语向专业化发展,提高总体英语水平;三是加强外语教育中的能力导向教学。

  王守仁认为,未来外语教育要兼顾工具性和学科性,要主动适应国家社会发展大势、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外语教育发展态势,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在郭英剑看来,在培养新时期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同时,外语教育还应坚持外语教学的主体性。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在谈及俄语专业的发展时表示,外语教学不仅要注重向外借鉴,还要注重挖掘自身文化价值,做好中国思想和价值的对外表达。针对目前俄语专业面临的问题,宁琦建议,要做好学科调研,推进俄语专业国家标准建设,同时抓好教材编写和使用等工作。

  国别区域研究是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北京语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罗林表示,外语类专业在从事国别区域研究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各高校应肩负起国别区域研究的重要使命。同时,英语在国别区域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应推动“小语种+英语”深度融合的专业发展模式。

  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