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8年12月28日 08: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2月28日第1606期 作者:本报记者 黄亚楠

  12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的“改革开放四十年法治中国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京举行。法学法律界名家共聚一堂,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原所长王家福研究员荣获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的改革先锋称号,致敬老一辈法学家为改革开放40年来法治中国建设作出的杰出贡献,研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原主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原主任委员、中国人大制度理论研究会理事长胡康生,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孙谦,最高人民法院二级大法官、审判委员会原副部级专职委员胡云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陈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陈国平主持开幕式。

  高翔指出,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王家福先生为榜样,在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发出我们自己的光和热。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密结合工作实践和思想实际,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真正做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要牢固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思想。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作出经得起实践、人民与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三是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法学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构建中国特色法学理论体系,不断创新法治理论。在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炼中国经验,提供中国方案,体现中国智慧,把中国特色法治理论创新不断推向前进。四是要大力弘扬优良学风。积极追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发展,加强法治国情调研,积极参与国家立法司法建设,不断推进法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胡康生表示,王家福作为最早提出依法治国理念的学者之一,为推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作出了积极贡献。

  孙谦认为,王家福从事法学研究和教学、参与国家立法工作长达半个世纪,是“中国法学界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王家福在法制建设和法学繁荣的每一个重要节点上都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倡导与推动作用。

  胡云腾谈到,当前,司法体制改革和人民法院各项工作不断推进,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发扬王家福的宝贵精神和优秀品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而努力奋斗。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原所长刘海年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法学界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他认为,此次荣誉称号的获得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从事法学研究及法律工作同志的勉励。他呼吁法学法律界在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积极贡献力量。

  司法部研究室副主任李富成呼吁,法学界应当秉承王家福的风范担当,关注更加广阔的法治实践和社会治理实践,不固守学科一隅藩篱,不拒绝法治实践提出的课题难题,全力以赴凝聚中国法治智慧,提出中国法治方案,稳住国家航船的法治压舱石。

  吉林大学法学院院长蔡立东认为,作为推动依法治国的理论创新者,法学研究者不仅仅要有深邃的思想,更要成为具有批判精神的建设者。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崔建远则认为,法学研究者不仅要积极创新发展法学理论,也要努力提升沟通协调能力,推动理论转化为实践,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王利明表示,王家福作为新中国民法学的奠基者之一,为推动《物权法》的顺利诞生发挥了关键作用。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申卫星建议,民法学者不应囿于学科藩篱,应当传承家国情怀,关注法治中国的全方位建设,为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努力奋斗。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王家福先生位列“改革先锋”百人之中,是党和人民对法学界40年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肯定,是对中国社会科学院40年来为改革开放事业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肯定。

  据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吉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