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深化医学人文学研究
2018年11月09日 08: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1月9日第1571期 作者:本报记者 潘玥斐

  医学人文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涵盖医学、生物科学、哲学、伦理学等多个领域。随着当代生命科学与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进步,医学人文学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当代全球人文研究领域的热点与前沿。

  赋予医学以人性的温度

  医学人文学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存在,但在一般意义上,其主要是由多个以医学人文特定领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而构成的学科群。河北医科大学教授边林认为,医学人文学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元”医学人文学研究,即以医学人文学本身为研究对象,致力于从理论上阐明“医学人文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可能性。二是对医学人文学领域具体问题的研究。

  “在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整体实践中,医学与人文学本来就是一体的。因此,医学人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程国斌表示,医学人文学研究的意义具体包括:明确医学发展与实践的价值目标;影响医学知识与实践体系的发展趋势;为医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思想指导,并协助制定具体规范;赋予医学研究、教育和实践以人性的温度;探究医学事业的社会正义及其实现方法;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通过在医学领域的人文研究来反思医学和人文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边林认为,医学人文学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医学本质的历史性回归。近代以来,医学才作为独立学科和领域从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现代生命科学对人的生命和身体本质进行了揭示,蕴含在人的生命中的人文特质重新被激活。人的生命和身体固有的、与生物特性融为一体的人文性必然会引导医学走上回归之路。二是以学科和理论的建构,确立医学人文学对医学职业行为的人文规定性。三是逐步形成医学人文学的学科体系,揭示医学回归人文的路径和机制,为医学人文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程瑜表示,医学人文学研究是联结生物医学的科学性与人文学科的人文关怀的桥梁,有利于建设健康中国、改善医患关系。医学人文学的发展使现代医学成为兼具科学性和人文性的学科。

  医学人文学拓宽研究视野

  半个世纪以来,医学人文学研究拓展了许多新的领域。程瑜表示,“当前,医患关系、社会照护等问题,都是医学人文学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课题”。程国斌认为,有关医患关系、社会医疗资源分配、社会医疗保障体制、老龄人口生命质量和临终关怀等方面的问题,都值得医学人文学研究。

  边林表示,医学人文学需要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领域有很多,具体包括:医学人文学学科构建中的“元”问题研究;医学人文实践中的综合性、整体性研究;医学哲学研究;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研究;叙事医学研究等。

  注重知识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总体上看,医学人文学学科体系尚不成熟,许多方面尚存在问题。边林认为,当前,医学人文学对一些学科内的基本问题研究不足,学科的理论构建缺乏系统性,对很多问题的判断局限于经验层面。另外,有关人文与临床之间的关系、医学人文学学科群中各学科的界限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重视。

  程国斌提出,目前,医学人文学没有真正得到医学界和社会公众的理解和重视,医学人文学研究与医学专业共同体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不够深入,缺乏对哲学和人文学科基本方法论的研究、应用问题研究过于零碎和具象化等问题,也成为制约医学人文学发展的因素。

  对于如何推动医学人文学研究更好发展,程国斌认为,最重要的是改变以学科分类体系为基础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教育机制,突破目前以论文与课题为核心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注重知识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深度融合,为交叉学科研究创造好的发展条件。医学人文学学者应当主动深入实践,积极参与国家医疗卫生政策方针制定以及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应鼓励和支持医学人文学基础性研究,正确评价目前我国相关领域研究成果。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学术资源,同时做好我国医学人文学研究成果的推介工作。只有多方探索并不断加强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的医学人文学教育体系建设,才能推进医学人文学的发展。

  边林认为,医学人文学自身需要完成学科建构方面的跨越。应基于医学人文实践和医学人文学演进史,推动医学人文学理论的系统构建,从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文学理论框架和知识体系。医学人文学界要与医学界特别是临床医学界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深度对话。同时,医学人文学研究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为全面提升我国医学人文学研究水平奠定人才基础,为未来医学人文学的全面进步和学科突破提供人才储备。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