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2018年10月19日 09: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0月19日第1556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清俐

  为深入学习研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总结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经验,深化对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170年发展历程的认识,推进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10月13—14日,由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主办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学术年会在青岛召开。

  充分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报告分别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意义进行了深刻阐述。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副校长曹现强认为,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新发展,需要学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基本经验进行研讨,对科学社会主义170年的历史发展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现状、未来趋势进行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姜辉表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和世界马克思主义发生了更加密切、更加明确、更加切实的联系。把握好国内与国际两个维度,应该成为新时代研究国际共运史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努力方向。

  济南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包心鉴提出,中国的改革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乃至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中都具有典型性的意义,是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样本。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胡振良认为,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认识贯穿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始终。当前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面临资本主义新变化,学界应该将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结合起来认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

  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作出新贡献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郭强表示,以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生产力得到历史性发展。这就要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相应调整。为迎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挑战,亟须形成一套支持创新、保护创新、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

  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光明观察,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文献与实证材料越来越丰富,面对时代的变化,不断有创新性的问题和观点被提出。如何把握很多问题的内在历史规律性,如何加深对很多事物的本质性认识,当代学界仍有不断努力的空间。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姜辉认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确要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全面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的中流砥柱,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姜辉看来,全面深化改革,健全社会主义制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任务。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就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包心鉴表示,改革开放的根本属性就是在自我革命中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化与定型。新时代改革的特殊任务就是要在解决重大核心问题的过程中,释放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活力。

  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政党建设成为时代课题。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韶兴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层面运作,深化于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探索,创新于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新的实践。政党的价值实现形态是党的领导和执政。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要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入手。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党的制度体系现代化,以此支撑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才符合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本质要求。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