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型社科研究合作机制
2018年09月21日 08:2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9月21日第1542期 作者:本报驻波士顿记者 冯黛梅

  当地时间9月17日,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发布了《保障知识:塑造新的社会科学伙伴关系》报告。报告考察了数字时代社会科学研究面临的新挑战,探讨了如何重新设计未来社会科学研究合作机制等问题。

  新挑战呼唤新机制

  社会科学在指导公共政策制定、促进企业发展、了解和改善人类生存状况等方面,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知识。但如今,社会科学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报告中提到,美国投入社会科学领域的联邦资金不断减少,公众对研究机构并不信任,对数据产生普遍怀疑,以往支持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也转而削弱对相关科研的支持力度,这些都是目前社会科学研究需要应对的问题。

  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主席、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阿朗德拉·纳尔逊(Alondra Nelson)表示,虽然数字革命、学科信用危机以及企业数据收集能力的增强,都将导致社会科学研究面临新的阻碍,但是也带来了令人激动的机会。纳尔逊表示,该报告是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特别工作小组成员经过18个月密集讨论和调研的成果。报告的核心是,建议在政府、企业、基金会及学术机构之间建立一种新的伙伴关系。

  过去几十年里,上述机构在生产社会知识方面有着明确的分工。联邦政府承担着基础研究资金的最大部分。如今,企业不仅在研究资金方面占据越来越大的份额,而且无论是智能手机应用还是社交媒体模式,企业俨然都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数据的生产者。除了社会科学研究参与者发生变化,社会科学家还面临着高度学术信用监督、高速出版需求及不断生产新成果的压力。

  负责起草该报告的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特别工作小组组长、美国堪萨斯大学荣誉退休校长贝尔纳黛特·格莱-利特(Bernadette Gray-Little)表示,虽然一些跨领域的机构一直都在支持或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并且在应对新的变化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果,但目前的合作机制往往只是临时性的或只针对某些个案的,因而缺乏持续性和包容性。她表示,“我们呼吁打造一种新的合作机制。要建立覆盖政府、大学、慈善机构、学术机构及企业的合作机制,就需要重新进行制度设计。新的机制应该更加具有广泛性和制度化”。

  数字化冲击学术研究

  格莱-利特在发布会上对报告的内容作了具体介绍。她提到,报告主要涉及资金、数据分享、学术伦理、研究质量和研究训练这五个方面。

  首先,支持社会科学研究的联邦资金政策经常发生变化,而且总是会面临来自政治因素的挑战。此外,资金方面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在许多情况下,基金会对研究的支持重心并未放在长期性构建核心知识上,而是更多地关注短期内能直接解决的问题。企业特别是科技公司虽然在社会知识领域进行大量投资,但是其主要目的是利益最大化。格莱-利特说,“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长期创新和独立研究的支持不可能自发产生”。为此,报告建议,各领域代表应该走到一起,共同设计新的资金合作伙伴关系。

  其次,在数据与数据分享方面,数字革命让很多企业获得了大量的数据,企业的数据收集能力可能正在超过传统的数据收集主导者——联邦政府。因此,如何在政府与企业之间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如何保护研究者的私人信息等问题,成为了报告关注的重点。

  再次,关于学术伦理。报告主要探讨有关数据真实性的问题。如何避免数据被操纵而无法获得真实数据、如何保护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人类实验参与者的数据及其隐私,都是制定数据时代学术规范应该考虑的问题。在谈到研究质量时,格莱-利特特别谈到同行评审的问题。她说:“我们充分肯定同行评审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性。但是,我们还需要共同努力,为学者和公众提供更快速、更高质量的服务。”数字革命让学术出版面临出版速度的压力,由于编辑出版耗时长,使得无论是学者、投资者,还是潜在消费者都不满意。报告呼吁出版商、学术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重新思考和改进同行评审过程,特别是要重新审视出版时长与同行评审标准。对此,美国莱斯大学教务长玛丽·琳恩·米兰达(Marie Lynn Miranda)认为,同行评审周期过长有很多原因,其中有的评审可能是在截止日之前的最后几天才开始审读。而漫长的评审时间会削弱对研究成果进行转化的能力。

  最后,关于研究训练。格莱-利特表示,社会科学工作者所接受的训练与回报值高的工作岗位要求有所脱节。一些被企业雇佣的最优秀学生需要在掌握社会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技术及分析技能,并学会将研究成果转化和传播给更广泛的人群。报告认为,在恪守学术训练的严谨性及专业规范的同时,还要找到更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让他们在面对学术研究与企业工作的转变时游刃有余。报告建议,博士研究阶段应增加更多的数字科技训练,利用相关学科学会的力量,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更多校外的工作实习机会,增加他们与所属行业的互动。

  强化问题导向

  报告强调,企业正在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科学研究。那么,应该如何与企业互动并分享数据?美国威廉·T. 格兰特基金会主席亚当·加莫伦(Adam Gamoran)表示,学术研究强调可靠性、批判性及开放性,目的是更好地了解生活。而企业则注重灵活性、效率及利益,目的是解决非常具体的问题。因此,社会科学研究应该在遵循学术原则的基础上,像企业一样设置“问题导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美国微软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邓肯·沃茨(Duncan Watts)提出,目前无论是学界与企业,还是企业相互之间,都存在数据难以分享的问题。但企业内的科学家及企业主本人,都乐于为公共产品作出贡献。他表示,该报告对企业的需求并不十分了解,将企业定义为唯利是图也不完全准确。利益无疑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之一,但绝非全部。很多企业家关注社会发展,愿意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资助,即使该投入存在风险与不确定性。

  (本报波士顿9月20日电)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