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博物馆音乐藏品的创新价值
2018年09月14日 08: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9月14日第1537期 作者:记者明海英

  本报武汉9月13日电 (记者明海英)9月11—12日,国际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理论·技术·方法:博物馆对传统音乐的诠释”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与会学者就博物馆的音乐展览及音乐考古学研究展开研讨。

  “音乐起源于自然。先祖发明了响声器用于生活和农事,同时也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张翔表示,音乐对于先祖来说是一种探索自然、社会和未知领域的方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音乐逐渐从礼仪活动中独立出来,成为了艺术的一个分支。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杨谨表示,据统计,中国几乎所有的博物馆都有大量的音乐收藏品。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当今世界趋向多样化、数字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藏品却只是用来展览,而没有强调其实际功能或独特性。这些藏品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认可,其意义也没有得到完整诠释。

  杨谨强调,博物馆的音乐藏品蕴藏着复杂而悠久的生产和使用历史,凝聚着工匠、音乐家和观众的故事。基于对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七弦弹拨乐器古琴的全面考察,杨谨建议,第一,探索古琴展览的复杂视角,将其与唐诗、壁画、金银器皿、石刻、玉雕等相结合,展现其在中国音乐史广阔语境中的神韵;第二,将多媒体与教育节目相结合,以加强观众的切身体验;第三,挖掘音乐收藏背后的深层意义,构建客体与受众之间的可持续关系,为人们提供交流思想的平台;第四,将古琴带入博物馆的创意产业,激活古琴,使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