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新时代
2018年09月14日 08: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9月14日第1537期 作者:记者朱羿

  本报敦煌9月13日电 (记者朱羿)9月7—10日,第二届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与合作国际论坛在敦煌召开。此次论坛以“当代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为主题,就“丝绸之路”历史演进和发展轨迹、历史影响和现实意义、“一带一路”的机遇与挑战等内容展开研讨。来自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希腊等国家的14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在当今世界处于大变动大调整大变局的背景下,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对持续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校长卡纳特表示,此次论坛以中国和中亚在人文领域的相互作用为中心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讨论这些问题对我们研究中国与中亚的相互关系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中国与中亚交流的新时代。中亚各国与中国应积极加强战略对接,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表示,中国与中亚人文交流源远流长,张骞“凿空”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原西望中亚的明亮视窗。人类社会的交往起于文化的交流,又归于文化的交融。“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世界交流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表示,人文交流需要大格局,要在平等、包容、彼此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架起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合作的桥梁,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合作的新途径,促进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实现互信互敬、民心相通、合作共赢。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先堂说,和平往来、平等交流、兼容并包、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人民在数千年间形成的共同精神财富。在当今国际社会,我们应该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创新。

  与会专家认为,相比目前中国和中亚在经济、贸易、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已取得的成果,彼此的文化交流合作相对滞后。因此,应构建政府、社团、民间多层次人文交流合作新机制,提高民间组织开展和参与人文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广泛有效的文化交流局面。

  “人文交流是对外关系的重要支柱之一,‘一带一路’为中国与中亚国家人文交流提供了新动力。”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学术院长李建民说,当前中国与中亚各国人文交流合作有待进一步提速,需要积极探索构建合作交流新机制,提升交流成效。

  哈萨克斯坦塔拉斯国立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佳吉纳认为,在共同实践“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和中亚各国要鼓励签署合作计划备忘录,加大在学术、科研和人文领域的各层次交流,在教育领域实现全方位、多形式合作。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提出,要积极推动面向中亚研究的智库建设,秉持开放、创新、合作的理念,立足学科优势,重点围绕中国与中亚历史变迁、中亚法律及商贸往来、丝绸之路人文交流路径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着力建成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人文交流与学术平台,为开拓中国和中亚深层次交流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此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敦煌研究院、吉尔吉斯斯坦国立民族大学、哈萨克斯坦塔拉斯国立师范大学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