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体系支撑中国话语传播
2018年08月31日 08:5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8月31日第1527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夏立

  8月23日,“全球化与全球治理:中国理念·中国话语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中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高峰论坛在沪举行,会议聚焦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话语传播。

  主动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当前,经济全球化产生许多新的变化。上海社科联专职副主席解超认为,对于全球化的新趋势、新变化,我国学界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和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通过对中国历史和经验的总结,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宋进表示,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要做到“两个主动”。从传播内容来看,就是要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

  增强中国话语的理论支撑

  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中国经验、中国话语,离不开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主任蒋旭东表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的维度,深入研究阐释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新理念;研究阐释中国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深刻背景、根本目的、主要目标、基本动力、基本原则和主要路径;研究阐释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在推动完善全球治理方面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研究阐释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全球治理话语权,特别是制度性话语权的理念和举措;研究阐释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理念国际传播的意义和特点,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当前,人类面临贫富不均、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威胁自身发展的挑战,所有的哲学社会科学都要回到对人的发展问题的关注上来,而关注人的发展,恰恰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吉林大学教授韩喜平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重视并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性,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比如,西方经济学原理强调只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就可以了,但我国的经济学理论应当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而不能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增长。我们应当在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相统一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当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学术话语体系建构面临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工具化四个方面的挑战。《江海学刊》主编韩璞庚提出,学术话语是对学术问题的言说和表达,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和学术思想的载体;学术话语体系是对学术话语符号元素的有机整合,是在一定的理念方法支撑下,由合理有序的架构将话语符号整合在一起的有机体系。对于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华民族而言,我们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离不开学术话语的有力支持,这正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所在。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