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研究呈现新趋势
2018年08月24日 08: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8月24日第1522期 作者:本报记者 曾江 通讯员 肖晓晖

  古代汉语研究近年来呈现新趋势。学者在扎实的文献功底上,坚持求知、求真、求实的学风,取得了视角新颖的探索成果。同时,新生力量的不断涌现,也为古汉语研究带来了新希望。近日,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从文字、音韵、训诂、词汇和语法等不同角度对古代汉语展开探讨,充分展示了不同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和成果。

  迎来学术研究好时机

  面对新形势,抓住时机、加强学科建设是学界共识。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党怀兴表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积累了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古代汉语研究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础学科。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文件,国家社科基金专门设立了冷门学科研究专项。古代汉语研究者应抓住时机,建设好这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肩负起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作出更大贡献。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研究员孟蓬生向记者介绍说,全国古代汉语学术研讨会已经坚持了30年。这是一个强调通识与融合的学术会议,团结了一大批从事古代汉语研究的专家学者。文化振兴,语言先行,要进一步推动有交流、有批评、有碰撞的、纯粹的学术研讨。

  陕西省语言学会会长胡安顺表示,与前辈学者的渊博学识和深厚功底相比,当代古代汉语研究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界应共同努力,使古代汉语研究工作更上一层楼。

  新材料拓展研究领域

  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研究是学界近年颇为关注的前沿问题。清华大学教授黄德宽认为,出土文献的大量发现和充分应用将为上古汉语研究取得突破提供重要契机。同时,他从三个方面强调,要充分认识到利用出土文献资料研究上古汉语的复杂性:一是要认识到“出土文献”不一定都是“同时资料”;二是要细致辨别出土文献的流传过程与语料地域属性;三是要注意科学判断出土文献抄本的语料价值。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汪启明强调,方言研究对语言研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方志方言材料具有五大价值,分别是新语料价值、共时比较价值、历时比较价值、文献学价值和跨学科研究价值。

  精细研究一字一词

  学者认为,在古代汉语研究中,关键性的一字一词都值得细致钻研。如杜甫《八阵图》诗“遗恨失吞吴”中的“失”,学界各有训释。北京大学教授孙玉文对既往“遗恨失吞吴”的训释择善而从,并抓住“失”的词义和语法功能,论证“失”只能理解为“失去,丧失”,而不能理解为“犯错误,失误”。该句表达的意思是,诸葛亮的八阵图未能为其统一天下、光复汉室发挥作用,杜甫因而深感遗憾。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赵长才分析了中古时期“故当”的用法及其来源,重点探讨了“故当”作为语气副词在陈述句中表示或然性和在疑问句中表示测度、推测的两种意义和用法,分析了其构成方式(即同义连用复合而成)、用法来源和两种意义之间的联系。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唐贤清梳理了古代汉语中的程度副词“伤”在广西龙胜伟江苗族“人话”中的痕迹。他发现,苗族“人话”的“伤”继承了古汉语中“伤”表示“过量”的用法。并且在语言竞争中,“伤”战胜了“太”和“过”,成了组合功能更强、使用频率更高的表达“过量”的程度副词。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赵学清集中考释了“媵”及其相关字,考察了 “媵”字的基本声符“关(灷)”的形源 、“媵”及其同声符字的语源和“媵”之释义等问题。他认为,媵作为一种陪嫁制度,通行于周代贵族之间,其实是原始部落内婚的遗留,其根本目的可能是在同姓诸侯国之间建立联姻,以互相声援,巩固政权。

  吉林大学教授武振玉分析了两周金文中的“美善”义形容词,将两周金文中的“美善”义形容词与先秦文献中的该类形容词互为参照,进行比较,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先秦汉语中该类形容词的共时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该类形容词的历时发展。

  复旦大学副教授梁银峰论述了上古汉语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用属性。他认为,上古汉语代词宾语前置不是句法现象,而是语用现象,即通过采用非常规语序来表达焦点的语言手段,用来“加强语气”。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