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草原文化研究创新能力建设
2018年08月15日 08: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8月15日第1515期 作者:通讯员张国庆 记者曾江

  本报呼和浩特8月12日电 (通讯员张国庆 记者曾江)8月9日,第十五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在呼和浩特举行。论坛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与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草原文化研究新视野、草原文化学科体系构建、草原文化内涵的丰富与发展、草原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李春林认为,深入推进草原文化研究,重在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一是要把草原文化研究事业和研究范式、基本方式与方法继承好、发展好。二是要站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野上,做好延伸拓展。三是紧跟时代进步发展,在方法手段、转化应用上下功夫,推动草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进民心。四是有组织、有规划、脚踏实地抓落实,建好研究平台。五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留住老专家,引进新人才,培养新骨干。创新形式多样的研究方式,搭建有位有为的学术平台,营造争鸣共鸣的学术氛围,建造一流的学科体系,培养名家大家,畅通成果转化渠道,让草原文化更好地推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发挥好草原文化研究的智库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表示,历史上蒙古民族文化庞大的知识体系中,绝大部分未见诸文字,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完成传承。草原文化包含的精神信仰、关于宇宙和自然的知识、文化艺术创造等方方面面的信息,大量地存在于口头传统之中。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口头传统一直是承载信息的最重要的媒介。如何顺应时代发展,保护好传统文化,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今后,人文与技术的联手是一个新的趋势,已经显露出光明的前景。在数字化时代,顺应技术进步,从口头传统的法则和规律中,我们能够找到许多对未来发展极为有用的智慧。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郭大顺认为,草原文化研究未来要有前瞻性规划,选对课题、选准人才,创新开放,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研究优势,突出特色,进一步把草原文化研究做深做细。

  会议由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组委会主办,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承办。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