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共享中国市场红利
2018年08月10日 08: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8月10日第1512期 作者:本报记者 毛莉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目前已进入倒计时阶段。作为2018年中国四大主场外交的收官之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具有不同于一般性展会的政策宣示意义,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的“六个稳”要求中,有两个与对外开放有关,强调要“稳外贸”“稳外资”。在贸易保护主义逆风劲吹的当今世界,中国继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不仅是基于自身发展作出的战略抉择,也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经济注入强大正能量。

  国际贸易史上一大创举

  作为全球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在当今世界贸易促进领域也独树一帜。

  “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再次表明中国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晓晶表示,从过去过多依赖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更多依靠消费拉动和内需支撑,是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的一个显著变化。未来中国不仅需要大量出口,也需要大量进口。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已逾4亿,位居世界第一,并且还在迅速增长中。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主动向世界开放全球最大的市场,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盛斌认为,中国对外贸易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奖出限入”向贸易自由化的大转变。中国扩大进口既表明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也体现出与世界共享中国市场红利的大国责任和担当。当前,中国举办大型进口博览会充分体现了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与捍卫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的决心与姿态。“从更高的立意上看,也为中国所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了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新平台。”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蓓文看来,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经贸领域的国际形象和国际话语权。办展过程本身就是展示中国通关速度、体现中国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办展,也有利于推动全球范围内进出口贸易,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的增加,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博览会期间,还将举办高规格的虹桥国际贸易论坛,届时多国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国内外工商界代表将齐聚上海把脉世界经济。中国将发挥主场优势,向世界进一步阐释双向开放理念,倡导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国际合作机制的主张。

  更好融入全球价值链

  看待中国举办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意义,要放在近年来中国主动扩大进口的大背景中进行观察。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进口总额达1.03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9%。国务院新闻办公室6月发表的《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则指出,未来15年,中国预计将进口24万亿美元商品。扩大进口并非权宜之计,是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产业升级、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

  “中国国家经济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来源,已经日益从便宜劳动力转换为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表示,高度重视进口的作用并不意味着忽视出口。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进口,对提高出口竞争力有正向促进作用。在当前全球价值链的经济环境中,对某种产品进口的限制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对国内生产有保护作用,但不利于下游环节生产竞争力的提高。无扭曲或者低扭曲的进口,有利于提高国家整体产业竞争力水平。

  盛斌也认为,主动扩大进口有利于中国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和国际生产网络。中国企业不但可以进口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其他重要中间产品,还可以购买高端生产性服务贸易产品。这将有效化解国内的供给瓶颈,提升中国企业的生产率。此外,主动扩大进口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也是利好消息。中国居民年均境外购物消费高达约2000亿美元,主动扩大进口将有利于让中国消费者充分享受经济发展成果,提高消费者购买价低、质优和多样性商品的福利水平。

  更加重视提高开放的质量

  除了主动扩大进口之外,中国近来扩大对外开放的动作频频,引发全球瞩目。1500种消费品关税大幅下调,进口汽车的关税已从25%降到15%,28种抗癌药从5月1日起实施零关税。6月底,中国政府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新的负面清单,市场准入大幅放宽,在汽车、船舶、飞机等22个领域推出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等重大开放措施。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落实扩大开放、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的重大举措。

  在上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贸易谈判学院院长张磊看来,当前“稳外贸”与“稳外资”的关键,仍然在于继续坚持以开放促改革的路子。尤其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停滞不前的情况下,要特别倚重自主开放。自主开放,有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作为坚实依托,也为我国突破传统外向型经济模式提供了难得机遇。

  张晓晶认为,与4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今天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面临着全然不同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更需要重视提高开放的质量,探索引进外资模式的创新。需要转变在制造业领域大规模引进外资建厂房、搞园区的传统思路,更加重视服务业领域外资、人力资源的引进,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也要建立对引进外资的甄别机制,尤其对事关经济安全的金融领域要大力提升监管水平,在良性竞争中提高中国金融业发展质量。

  盛斌表示,有关支柱性产业与关键服务业的市场开放问题,以及涉及投资、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竞争政策等议题的制度开放问题,都对新一轮对外开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应有顺应潮流的视野,改革前进的勇气,未雨绸缪的方略,加快国内调整的准备。“开放的步伐不能停止,节奏上要与国内的配套改革保持一致。”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