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市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8年08月03日 08: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8月3日第1507期 作者:本报记者 李永杰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城市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创造了中国城市的奇迹,站在历史新起点,中国城市建设正朝着科学化、高质量方向奋力迈进。

  走过四十年辉煌历程

  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极大地改变了我国的城乡面貌,显著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其中,我国城市发展成为改革开放成就的集中体现。

  40年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举世瞩目。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达8134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较之于1978年的17.92%,我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了40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从世界范围看,这种速度也是很少见的。

  城市的不断壮大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和进程推进,城市化的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项波澜壮阔的系统工程。”在今年6月举行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8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书记李晓红如是说。

  2017年,中国共有14个城市的GDP总量超过万亿元,其总和在全国GDP总量中占到28.6%。其中,上海以30133亿元排名第一,成为我国第一个GDP总量超3万亿元的城市,并与北京、深圳和广州依次名列前四位。这些重要的枢纽中心城市“富可敌省”,如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其GDP却超过了17个省级行政区。

  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

  “城市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的整体进步,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文表示,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尤其是城市群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也是国家参与和引领全球竞争的重要主体。

  “城市更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任主力军。”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钱伯华认为,城市以其综合实力与巨大能量,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科技、政治、社会、文化、信息、对外交流合作及其他各种活动与交往的中心,成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

  受访学者表示,中国目前的58.52%城镇化率与发达国家80%的城镇化率相比,还有较大的一段距离。但参考过去十年间中国城镇化率的发展情况,接下来的十到二十年,依旧会是中国城市化高速增长的阶段。

  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受访学者表示,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出现问题很正常,关键是如何使城市从数量型、速度型扩张,转变为高质量发展。这是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更意味着在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时,应当以高质量发展来提高城市竞争力。

  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城市生态环境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从20世纪90年代的二氧化硫污染到近年来的雾霾和臭氧污染,城市环境问题接踵而至。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表示,我们在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中,没有把保护和优化城市环境作为优先目标。“今后不能只考虑GDP怎么增长、人口怎么聚集,要把城市环境保护和改善作为城镇化的主要目标之一。”

  有学者认为,虽然中国城市综合发展已取得巨大进步,但国内城市间发展还存在失衡现象。此外,即便是引领中国经济前行的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与世界先进城市群相比也还存在差距。在认清发展差距的同时也应意识到,这将成为中国城市和中国经济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所在。

  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刘涛看来,我国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举例说,英国大伦敦地区面积比北京六环以内或深圳市的面积更小,人口更是少了上千万,但铁路站点却有330座,其中多数都是通勤铁路为主的站点,这样就保证了周边地区到伦敦通勤的快捷性和便利性。大伦敦地区60%的就业人口居住在主城区以外,显著拓展了大伦敦地区的经济辐射范围,促进了整个英国东南部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

  刘涛告诉记者,类似的城际通勤铁路网在美国东北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等世界级城市群都已经相当成熟,但在我国沿海各城市群还未形成,仍需要进一步加大此类设施的投资力度和建设速度,促进国家级城市群向世界级城市群跨越。

  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最主要的三个方面。过去我们更多的是以城市建设为中心。”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郝寿义表示,城市发展在新时代应该以城市管理为核心,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要为城市管理服务。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任吉东表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硬件基础,其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城市社会的健康有序运行,也就是城市治理。这是一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充分条件和关键所在,也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的终极目标。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治理存在紧密关联,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城市优质发展”需要“城市优质治理”,只有治理好城市才能发展好城市。在陈文看来,这就要求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推进党和政府依法“善治”、社会有序“自治”与多主体的协同“共治”,切实提升城市领导者和管理者驾驭现代城市发展和治理的能力。要借鉴国际大都市的有益治理经验,从城市治理的权力结构、职能设置、责任关系、制度机制与组织重构等多个维度,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化水准的现代城市和城市群。

  刘涛认为,城市规划本身就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方面,而很多城市治理策略的实现都需要以相应的城市建设为支撑。“要将多主体参与、多元共治的治理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通过理念的变革和制度的创新,提高各种社会主体对城市发展的参与度;通过不同利益群体的沟通和协商,寻求各方价值和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促进城市发展成果高效转化为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共享城镇化的红利。”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