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2018年07月16日 07:5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16日第1493期 作者:

  本报讯 (记者张春海 实习记者强慧婷)7月11—12日,由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建筑学院主办的“汉传佛教与亚洲物质文明未来学者论坛”在京举行,甘肃河西走廊上的石窟寺与新疆于阗佛国遗存成为此次论坛的讨论热点。

  与会学者从寺院的建造布局、佛像造型、背光图像等方面入手,揭示了我国古代丝绸之路沿线佛教文化遗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兰州大学博士高海燕提到,源自印度的“舍卫城神变”造像对中亚各国、中国新疆地区的佛教造像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于阗之外,丝绸之路中道的龟兹石窟中也有此类造像。这些地区的佛教造像,不是对“舍卫城神变”造像的简单模仿,而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结合本土流行的宗教经典作出的适当改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造像形式。

  本报南京7月14日电 (记者王广禄)近日,由江苏省经济学会主办的“江苏经济改革开放40年研讨会”在南京举行,50余位专家学者就相关问题展开研讨。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逻辑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应在推进市场取向改革的前提下,努力培育社会组织,如民间机构、企业家群体等,以多样化的市场主体推动更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吴先满表示,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江苏要强化责任担当,系统推进改革顶层设计的落地工作。主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品牌,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推动改革的磅礴力量。

  本报讯 (记者张春海 实习记者强慧婷)7月4—5日,第四届文献语言学国际学术论坛在京举行。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华学诚提出,文献语言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还有待推进,包括文献语言学研究范围、研究方法,与传统音韵训诂学的异同等问题。

  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旺喜表示,推进文献语言学学科建设,要立足事实分析语文现象,依据文献研究汉语历史,贯通古今探索汉语演变规律,融会中外构建学科理论,凝聚队伍、形成学术流派。该论坛由北京文献语言与文化传承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文献语言学研究所主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