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水平的贸易强国
2018年07月16日 07: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16日第1493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夏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但2018年以来的一系列事件,特别是近期美国政府的一系列保护主义政策,引发了各界对世界贸易前景的担忧。日前,“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青年论坛暨国际经贸博士生论坛”在沪举行,与会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会变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原来发展中国家特别关注的公平问题日益为发达国家所关注。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秘书长林桂军提出,公平问题在原有贸易谈判和国际博弈中被忽略,但这恰恰可以理解当今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变化。实际上,世贸组织规则对于公平问题有所考虑,但民粹主义挑战着现行全球贸易体制。

  公平与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国际贸易的公平性具有多重维度。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彭水军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深化的背景下,商品和资本的大规模频繁跨国流动,使得一个国家的生产和消费以及资源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复杂。发达国家主要通过从发展中国家进口自然资源初级产品,以及一些高能耗的工业制成品,通过进口替代的方式实现消费供给,把能耗和环境成本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自然消耗和环境退化。国际贸易虽然在货币价值上可能是平衡的,但是背后包含了生产潜能和资源环境成本的不平等交换。

  “我们应该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框架下来审视中美贸易摩擦。”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志刚认为,长期看,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入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各国获得的整体利益一定大于其损失。短期看,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在不同的时期所获的利益不同,有些甚至受损,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复。历史是波浪式前进的,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

  更好地协调政府和市场间关系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不断提升。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盛斌表示,中国出口商品的复杂度和出口结构显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不仅有较高规模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而且出口产品中有较大比例的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主要是一个最终产品的组装地,很多出口产品被划归为高技术产品或者高科技产品,但中国只是加工贸易中的一环。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黄建忠表示,中国的改革开放主要是一种政府驱动型模式,正是这种模式发挥了中国的制度优越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模式可能带来的问题,比如在资源配置中,政府的作用过于突出,市场压力没有充分落实到企业身上,导致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对此,应当继续深化改革,大力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目标,更好地协调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在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沈瑶看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政策功不可没。美国制造业的发展也是受惠于政府的产业政策。因此,问题不在于是否实施一定的产业政策,而在于怎么实施产业政策,才能既实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又能较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追求务实理性的发展策略

  外资的引入对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作用颇大。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罗长远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必然需要“走出去”,但不能因此忽视引进外资的重要性。1992年之前,中国的资本“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规模都很有限。资本大规模的引进,实际上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进入引进外资的快速发展阶段。2005年以后,招商引资的步伐开始放缓,而“走出去”战略越来越受到重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资本“走出去”的规模越来越大。从2016年开始,中央政策开始调整,更加追求资本“引进来”和“走出去”之间的良性互动。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权衡表示,当前全球的多边贸易机制还存在一定缺陷。但贸易公平和收入分配公平并非同一概念,贸易是否公平,主要看贸易主体是否遵循了规则。中国履行世贸组织规则是相当积极的。应对贸易摩擦,最重要的是进一步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再出发,优化营商环境,加大自主创新。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