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东亚童蒙文化研究
2018年07月11日 08: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11日第1490期 作者:张春海 强慧婷

  近日,中国童蒙文化与东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日本广岛大学举行,来自中日两国的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童蒙文化与东亚”会议主题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加强新史料整理与研究

  新史料的发掘与整理推动着蒙学文化研究不断深入。复旦大学历史系特聘教授高田时雄介绍了他发现的孤本《直音汇韵》,展示了海内外图书馆所藏《杂字全书》《相对杂字》《训蒙图汇》等珍贵蒙学研究史料,并对此类蒙书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了说明。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通过对文献史料的爬梳,揭示了汉代女童教育的真实面貌,包括文化知识、道德修养和生活技能的学习与教育等,丰富了中国童蒙教育中的女性教育研究。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以传统史料为基础,提出中国历史叙述中“神童”局限性与借鉴意义,认为发展中国童蒙教育需要新的思考、知识与科技。

  敦煌文书蕴藏着丰富的童蒙教育文献,为人们理解历史上的童蒙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从思想史的角度,分析了敦煌文书中童蒙教育文献的价值,认为这些童蒙教育文献反映了唐宋时期教育相对普及、知识传播趋向大众化、平民化的历史趋势。

  探究中国童蒙文化输出

  与会学者表示,中华文明对古代东亚各国语言文字、典章制度、宗教信仰、教育文化等领域影响深远。童蒙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内容。历史上东亚各地区在学习和借鉴中国童蒙文化的同时,也受到各自地域文化及政治状况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教育。

  《千字文》《蒙求》《三字经》等蒙书在东亚各国流传甚广。四川大学教授郑阿财表示,蒙书在输入国流行后,被社会各界广泛接受。初期仅是转抄、翻刻,而后出现了批注和图绘等便于学习理解的形式。此外,因文化环境差异,他们为满足实际需求,还对中国传统蒙书进行了补编和改编。更有甚者以本国、本民族为主体,模仿中国蒙书形式自行创作。日本江户时代出现过多种《蒙求》的仿写作品,这体现出中国传统蒙书的强大生命力。

  在明清之际被称为“蒙学之冠”的《三字经》,成为与会学者研究的焦点之一。台湾嘉义大学中文系教授朱凤玉表示,日本对《三字经》的仿写有一部分与原作内容相关,专门用于童蒙教育,而大部分是与原作无关的内容新编,且用途也不限于童蒙教育,模仿本具有内容专门化、用途专业化的特点。

  丰富家训与家规个案研究

  家训、家规是传统家庭教育的重要文献,也是优良家风的传承载体。对家训等的个案研究,有助于人们理解家庭教育的社会影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施克灿以《郑氏规范》为个案进行研究,提出世家大族对郑氏家族的效仿,以及统治者对郑氏家族的旌表起到了稳定地方社会秩序的作用。《郑氏规范》倡导的孝义治家、积德行善、睦族扶困等伦理观念,对于当今树立文明家风、维护社会稳定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考察了晚清甘肃通渭地区的《牛氏家言》。他认为,《牛氏家言》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耕读文化,倡导知行与忠孝合一,是贫困地区自强不息的家风样本,值得当今社会借鉴。

  闽江学院历史系教授毛晓阳以清代循吏李彦章的童蒙教育实践为个案研究,认为清代地方官员在促进当地童蒙教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次研讨会由日本广岛大学、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童蒙文化专业委员会、首都师范大学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