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工智能作用 做好濒危语言保护
2018年07月11日 08:2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7月11日第1490期 作者:王俊美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拿大委员会青年顾问布沙拉·伊巴迪于国际创新治理中心官网发文称,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世界濒危语言地图》显示,全球现存语言有近半数处于濒危状态,但实际情况可能更糟糕。因为许多语言缺乏数据,难以衡量它们的濒危程度。

  伊巴迪表示,人工智能已经在全球范围广泛用于语言学习,各大科技公司都对自然语言应用以及语音界面平台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有专业人士表示,对于部分濒危语言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反而是不利的。这些语言出现濒危状况不仅是受到母语人口减少的威胁,技术应用优先考虑各类通用语言也是重要原因。

  当然,人工智能在保护濒危语言过程中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伊巴迪举例称,澳大利亚某研究机构开发了一个转录保存濒危语言音频的项目,如果按照传统的处理方法,转录音频将耗费200万个小时。2017年,该机构与科技公司进行合作,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将音频文件处理完毕。到目前为止,该机构已经为12种澳大利亚本地语言建立了人工智能模型。

  虽然人工智能为语言保存提供了机遇,但想通过技术使这些语言复活还面临很大挑战。许多本地语言一般是通过口述的方式进行传承,如果将其转化为文字,可能会改变或者无法完整地表达其原本含义。

  (王俊美/编译)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