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本文献助力文学史研究
2018年06月27日 08: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6月27日第1480期 作者:记者明海英 高莹

  本报武汉6月25日电  (记者明海英  高莹)6月24日,由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的“汉唐写本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与会学者围绕中国汉唐写本文献的个案及综合研究、海外传播研究、世界其他民族的写本文献研究等话题展开研讨。

  “写本原是印刷史术语,但这个术语对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文新提出,写本不仅是研究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文学的一个切入点,对于宋代以后的文学特别是小说研究也具有显著意义。例如,人们常认为《三国演义》的写作时间是元末明初,但实际上当代人读到的《三国演义》的最早刻本诞生于明代中叶的嘉靖元年(1522)。陈文新认为,古典文学中写本和刻本的不同面貌应引起学界重视。

  在文本的抄写过程中,古文字形体常常发生演变,“借笔”是其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磊表示,大部分借笔字是抄手为了书写简便而省去部分笔画所形成的,在楷书完全定型之后依然有大量借笔字存在于契约等手写纸本文献,以及石刻、刻本文献中。随着宋代雕版印刷的流行,借笔字逐渐减少。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对于一些变化较大的字形,研究者可以从借笔的角度来进行解释。如果对借笔现象缺乏了解,则很可能会认错字形,乃至误解文义。

责任编辑:刘远舰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