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2018年05月25日 07:5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25日第1458期 作者:本报记者 潘玥斐

  5月18—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遵循,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云飞表示,第一,在理论创新方面,在总结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集中全党智慧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第二,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先后推出了“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壤十条”,开展了环保督察,生态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第三,在制度创新方面,积极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组建了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等机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切实的制度保障和体制支撑。

  陕西师范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方兰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山水林田湖草的“生命共同体”初具规模,到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再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良性互动,生态文明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在制度设计和实践方面体现为:顶层制度设计日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加大、生态环保执法监管力度空前,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对于过去几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郇庆治认为,一方面,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对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包括大气、水域、土壤和城乡生态环境等在内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有了较大幅度改善,使广大人民群众从越来越多的碧水蓝天中获得了切实的幸福感。如今,全社会对于主动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有了更为明确与强烈的共识。

  面临攻坚期和窗口期

  当前,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依旧有待进一步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

  张云飞认为,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国际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究其原因,除了技术、生产、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因素,生态文明建设已触及到深层次的利益调整问题。如果不能在破解利益分化和利益固化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很难继续向前推进。

  郇庆治表示,在承认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和进展的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一是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底线任务”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实质性改善,还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生态环境问题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或“软肋”。二是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硬性任务”、由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九大报告所决定的“四大战略部署”的大力推进,仍需要足够的政治执行力与定力。其核心就是,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原则要求,把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架稳筑牢。三是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长期任务”的社会主义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态文明观念变革,也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方兰认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仍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速度世界瞩目,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健康、可持续的绿色增长仍然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推进。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使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郇庆治表示,一是继续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尤其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变革和社会主要矛盾的阶段性转化,以及国际环境改变的角度,讲清楚为什么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然成为党和政府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时代主题之一;二是着力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促进绿色发展和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这两个政策重点,继续下大力气推动我国经济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质量问题;三是借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的全国性改革或重塑机会,较好地解决中央各部委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涉及生态文明建设事项的职权重组问题,创建一些有效衔接不同层级、不同政策领域的制度,或政策创新的政治促动与信息经验分享机制(平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的多层治理或“善治”。

  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张云飞认为,目前亟需抓好以下工作。第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以此来凝聚全党、全国、全军和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共识,规范和指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二,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自然资源的公有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有、共建、共治、共享的统一,坚持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和生态领域的公平正义的统一。第三,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既要将生态文明的原则、理念和目标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共同发展;又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实现现代农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现代城市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共同发展。在这个框架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第四,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问题来看待,依法依规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大胆破除生态环境问题背后的利益藩篱,切实推进生态环境领域的反腐败斗争。

  方兰表示,必须进一步深刻贯彻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这是中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制度设计和法律规定,但更为重要的是做到有法必依,在法治中国的框架内实现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