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海洋强国建设新征程
2018年05月16日 08: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16日第1451期 作者:张清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稳步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事业,在海洋经济、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科技、海洋权益等多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效。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历史跨越是回应时代的呼唤,经略好深蓝国土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赶上时代发展潮流

  中国是海洋大国,随着综合国力持续上升、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海洋强国战略深入实施,向海图强的中华民族正在成为海洋世纪的“弄潮儿”。“中国是陆海兼备型国家,海洋与陆地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林建华看来,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学认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发展目标,旨在将海洋和陆地看作一个有机整体,陆海发展并举、陆海安全并重,实现陆海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海阅兵后肯定人民海军“勇闯远海大洋,大踏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三次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浪潮方兴未艾,既对中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又是中国的极大机遇。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海洋经济、海洋管理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赖于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加拿大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姚朋认为,正是基于历史底蕴和当代实践,党中央适时作出“海洋强国”重大部署,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

  新时代赋予海洋强国建设新的机遇。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副院长孙吉亭告诉记者,从外部环境来看,太平洋地区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重要舞台和技术中心。我国既面向太平洋,又处在东北亚经济圈及太平洋经济圈的重要位置上,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相关国家在海洋领域的合作成果丰硕,相关国家与我国加强海洋合作的意愿越来越强烈。从国内发展来看,当前我国海洋事业已进入发展加速期,海洋经济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海洋强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态势经略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全方位投入海洋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打破世界纪录、海洋潮流能发电技术获得重大突破、首次成功试采海底可燃冰、深远海智能化渔业养殖平台装置研制成功、对南极板块和马里亚纳海沟等地的海洋科考获得突破性成果、自主设计制造的海洋重型绞吸船下水、深海油气平台建设获得历史性突破。除此之外,姚朋还非常关注以下海洋建设成就:“辽宁号”航空母舰下海、南海岛礁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与东盟国家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海南新时代新的战略规划初步完成。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海洋强国建设既注重发展海洋经济,也着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孙吉亭注意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7.5%,其中一大亮点是海洋新兴产业成为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同时,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深入实施生态管海、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体布局,建立健全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这些成就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为进一步推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海洋环境生态融入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海洋局先后批准24个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要发展海洋先进适用技术,构建立体同步的海洋观测体系,推进我国海洋战略实施和蓝色经济发展;《‘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将加强海洋、极地空间拓展等关键技术突破。”孙吉亭介绍说。

  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

  受访学者表示,既要看到近年来我国海洋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深刻认识到目前发展的不足。“我国在海洋管理、海洋经济规模、海洋经济门类等方面已经崭露头角,个别沿海省份的海洋经济比重已经接近西方发达海洋强国。但是,在海洋现代化管理、海权维护和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差距仍然明显。比如大量海洋资源被闲置,海洋环境污染仍然存在,新兴海洋经济产业、海洋现代服务业的培育步伐较慢,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够,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化速度缓慢、规模不大。”姚朋提出,中国的海权维护和海洋经济下一阶段的发展,应该围绕这些薄弱环节发力。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可以为未来加强海洋强国建设筑牢战略基石。林建华认为,中国要实现陆海统筹、以陆向海的发展战略,必须发挥陆海两方面的优势,把握陆海统筹发展规律;在海洋强国战略实施进程中,加强普及海洋教育,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思想之基。

  孙吉亭表示,未来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思考、设计、实施海洋权益维护工作,着力提升维护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的综合能力,确保中国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不受侵犯;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与其他国家共同构建共享海洋、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海洋资源如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油气、海洋新能源、海洋空间资源等的开发能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积极培育绿色、循环、低碳的海洋新兴产业;加强海洋基础科学研究;针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进行联合集中攻关研发,加强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集约节约用海,建立健全海洋生态红线等制度规范,大力发展海洋环保新技术;加强海洋人才梯队建设,做好海洋人才储备工作,建设完整人才队伍。

  为社科工作者提出时代命题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向人文社科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时代课题。孙吉亭表示,学界应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不断促进海洋强国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深化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利用海洋、维护海洋权益所涉及的政策和法律问题研究,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把握世界海洋发展规律,跟踪国际海洋热点问题,深入开展全球海洋治理问题研究。

  姚朋建议,围绕关涉海洋强国建设的“一带一路”研究、经济全球化研究、全球史研究、海权和海上安全研究,人文社科工作者应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方法,研究海洋、海洋经济、海权、制海权在其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围绕重大海洋课题,人文社科工作者还应该在涉海课程和学科,如海洋法、海洋经济学、海洋管理学及海洋文化和社会学等方面,集中攻关,提供优秀科研成果,培养大量优秀涉海人才,为海洋强国战略提供智力支持。与此同时,在相关科研中,应体现陆海统筹和海洋问题意识。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