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2018年05月11日 07: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5月11日第1448期 作者:本报记者 李永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进入新时代,科学普及工作肩负着神圣使命,要在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协同进步中,让公众理解科学、让科学普惠人民,以更加强劲的科学普及工作,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提升国民科学素质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像重视科技创新一样重视科学普及。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科普处处长陈雄表示,“科学素质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软实力,是决定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除了普及基本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概念之外,科学普及的主要内容还包括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科学方法、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的传播。

  广东省科协名誉主席谢先德表示,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要求,这是对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更加重视科学普及工作的伟大号召。

  “科学普及的经济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等正在融入我国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康友表示,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提升国民科学素质,实现科学—社会—人的和谐统一,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夯实科普工作基石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翟杰全表示,《纲要》发布后,各级政府在科普资源建设、渠道建设、设施建设、能力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陆续出台许多具体措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国务院领导实施、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共同推动的矩阵式工作格局;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特点,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科普工作的深入发展,带动了全民科学素质水平的快速提升。

  以科普人员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为例,《中国科普统计》年鉴显示,2016年全国科普专职人员有22.35万人,比2015年增加2000人,专职科普创作人员和科普讲解人员已经成为科普工作的重要力量。2016年全国共有科普场馆1393个,比2015年增加了135个,增长10.73%。同时,科普人员学历层次、科普场馆利用率等质量指标也明显提高。

  此外,中国科协发布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6.2%,比2010年提高了近90%。这意味着我国公民在科技知识方面有了一定基础,进一步缩小了与主要发达国家的差距。

  2016年,科技部、中央宣传部印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这对推进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受访专家表示,制定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是监测和评估公民科学素质的基础、依据和尺度。根据基准全面开展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测评,可以定量评价公民的科学素质状况,进而科学评价科普工作绩效,发现科普工作的薄弱环节,弥补科普工作中的不足,对拓展科普工作思路、创新科普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构建大科普体系

  据陈雄介绍,近年来,学界对科普理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特别是对科学传播的特点、模式、路径等都有较好的研究,提出了诸如“精准科普”“立体科普”“互联网+科普”等概念,对推动当前科普工作具有很好的理论支撑作用。此外,科普工作也趋于多元,除了各类科普展览、电视节目等传统的科普手段,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开展科普工作日渐盛行,效果良好。

  虽然我国科普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群直言,科普的内容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也应当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科普工作中,存在着自然科学普及与哲学社会科学普及‘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他看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需要打造由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共同构成的大科普体系。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马来平表示,要把科学普及做到位,必须让科学在民众的头脑中扎下根来,落实到行动中。一方面,要让科学全面融入百姓生活,紧密结合百姓生活实际普及科学;另一方面,要把科学所包含的各种基本思想和观念纳入社会的各行各业,令其程序化、制度化。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