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2018年04月27日 08: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4月27日第1440期 作者:记者王广禄 郑飞

  本报南京4月26日电 (记者王广禄 郑飞)4月23日,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举行“高质量发展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学术报告,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作主题报告,50余位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要素与当前重点问题展开交流。

  刘志彪表示,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发展在评价标准、历史条件和背景、实现手段和工具、政府作用范围和领域等多方面存在根本性差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被认为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建设的总纲领,是经济工作的总任务、主要特征和目标。在系统论视角下,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诸多要素的支撑:发展战略从非均衡转向均衡,产业体系建设从部门分类角度转向要素投入协同角度;商品市场化配置转向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转向在效率基础上的共享性分配;在产业政策和地区政策之间找到平衡点;将“绿色”内部化为收益、福利和财富;从出口导向的全球化转向基于内需的全球化,以及建设好面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机制。

  

  本报成都4月23日电 (记者赵徐州 曾江)4月21—22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峰会暨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2018年会在成都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路径与方法、未来方向,以及县域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展开了交流。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认为,在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乡村振兴战略等有关理论为指导的乡村治理过程中,需要把问题具体化,与当地实践相结合。会议发布了《乡村振兴的郫都实践》研究报告。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副会长张成明表示,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大战略,应总结“郫都实践”经验,进一步探索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乡村振兴路径,共谋产业兴旺之法、治理之道,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本报桂林4月24日电 (记者武勇)4月22日,“广西师范大学石刻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广西桂林举行。石刻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杜海军介绍,该中心除继续搜集整理广西境内的石刻文献之外,还将进行文字学、文学、历史学及石刻技艺等方面的研究,将石刻文献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

  与会学者就石刻文献整理工作的最新趋势与研究成果进行了探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雪梅表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关于碑志研究的项目数量从2004年开始逐年递增,特别是在2012年之后,每年立项数量均在10项以上,2017年关于碑刻研究的项目总数达到24项。这表明碑刻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认为,石刻文献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多史传中缺失的内容,因而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但也要注意石刻文献的甄别问题,例如墓志石刻的甄别工作量就相对较大,其真伪断代都需要谨慎判断。因此在将石刻作为研究文献使用时,要对石刻本身有所甄别,利用多种线索进行综合判断。

  此次活动由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等单位主办。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