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激活制造业新模式
2018年04月16日 08: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4月16日第1431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璐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现代工业融合发展催生的新事物,工业互联网发展前景如何?能为制造业发展提供哪些契机?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学者。

  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关键支撑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的“三步走”计划。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与《中国制造2025》一脉相承,明确了工业互联网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并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指明了方向。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白雪洁表示,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人类生产力再度飞跃的重要基础,更是制造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先决条件和关键支撑。从企业层面来看,它将高新技术优势融入工业企业之中,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生产、服务化转型,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从宏观角度来看,我国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对于加速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增强我国制造业实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具有战略性意义。白雪洁认为,工业互联网对于制造业而言,是一场技术与商业范式革命,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启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是从技术到社会再到企业的一场蔓延式的渗透。

  发展与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虽然我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基础较薄弱,核心技术和关键平台综合能力有待提高,但工业互联网在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模式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系列进展,技术体系日益完善,应用场景日趋丰富。

  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骆品亮看来,商飞、宝钢、海尔、三一重工等实践案例表明,工业互联网具有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应用是中国制造业实现“制造—智造—创造”转型发展的现实要求,是中国制造摆脱“大而不强”尴尬局面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近几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在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进程中产生了巨大的连接红利,为中国制造业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空间。

  骆品亮表示,工业互联网未来的主要应用领域至少有两个:一个是以装备制造、交通设备、复合材料为代表的智能化制造领域,重点是制造与供应的协同;另一个是以能源、家电、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服务化制造领域,重点是制造向应用服务的延伸。

  实现智能制造的必经之路

  工业互联网通过智能服务创造价值,使工厂变得更加智能,是我国实现智能制造、推进中高端制造转型的必经之路。

  白雪洁认为,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会通过大量无所不在的数据信息交互让产品“活”起来,让制造产品的过程“灵”起来,让消费者与产品“动”起来。工业互联网会利用大数据,让需求表达、产品制造、产品使用到产品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更加数据化、信息化、交互化、成本优化。在她看来,每一种产品都是产品与服务的集成,以服务带动产品,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实现服务至上。制造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也将更多地体现在捕捉消费者需求和服务消费者的能力上,这对制造企业而言,是一场脱胎换骨的革命。

  骆品亮表示,随着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制造业的发展机会体现在“优化产业体系、构造产业网络、重组价值链”三个方面。首先,以全球新一轮产业变革为契机,通过“互联网+”手段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抢占制造业的新高地,形成与现代经济体系相契合的、具有内生发展动力的、先进中国制造业新体系。其次,积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以离岸外包和产能共享为切入点,突破时空限制,构造全球化生产网络,优化产业网络的空间布局,创新集成管理模式,提高产业“向心力”。再次,打破产业链各价值活动环节分割附加值的对立运营惯性,打造价值共创空间,通过“研发社会化、制造智能化、销售平台化、服务生态化”的新理念来优化产业链运营效率。最后,以实时数据共享为核心,重组数据驱动型的企业内部价值链,优化价值链的结构和运行机制,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