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合作推进水文明比较研究
2018年03月30日 07: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30日第1422期 作者:本报记者 曾江 赵徐州

  水是人类文明的根基,近年来水历史与水文化研究领域国际学术合作日益频繁,尤其是东西方水文明的比较研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中希古代水利技术同而有异

  中国和希腊是地处东西方的两个古老文明国家,水治理在两个文明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晓云表示,文明依赖于水的滋养,需要水利技术的支撑。对中国和希腊这两个古老文明的水利技术的比较研究,对认识两个文明成长的根基与异同,以及应对当代人类所面临的水危机、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希腊国家农业基金会教授安吉拉克斯,近年多次来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学术活动。他认为,中国古代水利思想和技术非常先进,特别是其中的绝大多数技术是原创的,影响巨大,是世界古代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国外学术界对此了解并不充分,需要进行更多的学术交流。

  郑晓云与安吉拉克斯通过比较研究,认为中国和希腊古代城市水利技术呈现出若干相同之处。两国古代都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如中国的孔子、孟子、荀子、老子等,希腊的泰勒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希罗多德等,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水伦理思想和水治理原则。可以说,中国和希腊是城市水利技术产生的摇篮,跨越地域和时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水利技术的发展以及治水的成功经验,在这两个古老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延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证明了水利对于人类的文明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郑晓云以水井为例,提出水井技术是中国和希腊古代城市水利技术最重要的相同点之一。水井是使用地下水的最重要设施,中国和希腊是水井技术发展最早的国家,具有久远的水井使用历史和广泛的使用分布范围。水井的使用和技术的发展对两个文明的延续都有重要影响。

  他们的合作研究也揭示了中国和希腊古代城市水利技术的不同之处。比如,中国古代城市水利的发展得益于河流治理,但是希腊的古代城市水利和河流的关系不大,依赖于泉水和雨水。所以,中国城市水利技术发展与河流治理与利用有直接的关系,堰坝、水闸等技术较为发达;希腊古代城市要利用泉水和雨水以及一部分河流,因此希腊城市供水设施中的引水渠、城市蓄水、城市内的水分布、排水等技术较为发达。

  拓宽中外合作交流途径

  近年来,中国举办了多次水文明研究领域国际学术会议。如201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云南民族大学、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等组织的“中国—希腊古代文明中的水智慧与成就”国际学术研讨会,增进了中外专家的研究交流。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国际学界准备共同发起“全球水博物馆网络”。目前“全球水博物馆网络”已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议程,并得到了积极支持和推动。中国水利博物馆等多家水博物馆也积极参加了这个项目的前期工作,这是中外水文化和水教育合作的一个良好开端。

  “中外水文明的比较研究,不仅能够为我们实现水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历史经验、夯实文化基础,同时也将成为一条新的认识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途径,无论对于学术研究还是经济建设都有重大的意义。”郑晓云表示。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