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世界自贸区发展评价
2018年03月23日 07: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23日第1417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夏立

  自2013年9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以来,国务院相继批准设立了广东、天津、福建等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不仅是自贸试验区建设格局的变化,也体现出国家对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的信心与期待。3月17日,“自贸区卓越指数”指标体系发布会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未来自贸区高端论坛”同时举行。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就自贸区建设展开深入研讨。

  发出中国声音

  目前,全球已有许多关于自贸区发展评价方面的指标体系,但其中并没有“中国制造”。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陈信元表示,在这一背景之下举办“自贸区卓越指数”指标体系发布会,对于中国积极参与世界自由贸易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在世界自由贸易区评价和引领发展中发挥建设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介绍,“自贸区卓越指数”包括四个维度/分指数,分别为营商便利、经济贡献、创新创业和可持续性。营商便利维度/分指数用于衡量自贸区投资贸易便利化,旨在反映自贸区运行的“自由化”制度环境;经济贡献维度/分指数用于衡量自贸区对地区经济的贡献,旨在反映自贸区的经济效果;创新维度/分指数用于衡量自贸区促进知识和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的绩效;可持续性维度/分指数用于衡量自贸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绩效。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表示,“自贸区卓越指数”指标体系的研究设计,旨在积极响应世界自由贸易区相关组织推出的未来自贸区计划,在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中发出中国声音。通过发布“自贸区卓越指数”指标体系,特别是紧密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努力探索,用好中国的文化和智慧,增强中国在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自贸试验区将继续作为改革创新的高地,对国家创新发展的整体格局和制度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南开大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中心主任佟家栋表示,自贸试验区要尝试解决改革开放40年来没有解决的一些重大问题,借助开放环境,根据地理布局完成带动区域经济振兴和建立长期发展模式的特定目标。自贸区改革总的任务是建立国际化、法制化和市场化的营商环境,建立开放经济新体系的窗口;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即政府由参与和控制转向裁判与服务。在此过程中,通过机制建设,更好地发挥 “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之间的协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表示,我国不仅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而且要提高核心区域价值链的整体竞争能力。建设自由贸易港,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才的集聚,是提升以中国作为区域价值链核心的关键举措。同时,要尽量避免自由港虹吸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建设京津冀自由贸易港是加速推进京津冀协调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天津市自由贸易区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恩专表示,雄安新区将成为开放发展的新引领区,推进建立京津冀自由贸易港,可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使雄安新区像深圳和上海浦东一样,成为高度开放的区域。为此,京津冀在通关一体化、开放资源整合和协同、港口协同、银行间市场协同发展等方面要有新的突破。

  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

  四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坚持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在投资贸易规则、政府职能转变和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得到复制和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达一百多项。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表示,自贸试验区全面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深化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与改革创新,参考国际典型自由港建设经验,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区,探索有利于参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创新环境,借鉴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等压力测试事项,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华东政法大学自贸区法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贺小勇表示,目前,更高层次的贸易自由化规则正在酝酿。在全球贸易投资规则重构过程中,中国越来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其中许多具体内容,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等都同自贸区的改革创新息息相关,特别是涉及监管法规的调整改革。

  此次发布会由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财经大学共同举办,上海财经大学自由贸易区研究院/上海发展研究院、财经研究所/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承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