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两会闭幕:实干创造未来 奋斗成就梦想
2018年03月21日 08: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3月21日第1415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春燕 张春海

  三月的北京,草木萌发,生机盎然。3月15日、20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先后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闭幕。新时代展现新气象,新起点当有新作为。代表委员纷纷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崭新的面貌和奋斗姿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无愧于伟大新时代。

  发挥代表委员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最适合我国的制度安排。”全国政协委员、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鲁晓明表示,参加全国两会后加深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

  作为一名来自教育一线的全国政协委员,鲁晓明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他向今年全国两会提交的8个提案均已立案,内容包括幼儿托育、养老、农村电商等方面,涉及教育、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他希望这些提案对社会治理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所长卓新平十分关心新时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问题,今年全国两会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作为一名老委员,过去五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副局长王子豪针对食品安全、延迟退休、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制度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提案,通过政协机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他表示,在今后的履职工作中,将进一步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理性思考,提出高质量参政议政成果,更好地完成人民赋予的使命。

  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章义和认为,在新时代,面临着如何塑造中国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凝练中国价值、建构中国理论、引领中国方向等一系列精神层面建设的重大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构建社会价值、传承创新文化、设计未来方向等一系列重大使命,应该在这一关键节点上提升研究高度、广度和深度,承续传统、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作贡献。

  “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讲,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全国人大代表、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表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的需要,回应时代重大课题,按照需求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沈满洪认为,一方面,要立足中国的问题,把文章写到中国大地上;另一方面,要防止关门做学问,要走向世界。研究成果要敢于拿到国外去评判和比较,提出中国的理论、观点和创新性思维。尤其要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在这些方面中国学者大有可为。

  为党和国家建设谋可行之策

  今年全国两会的结束并不是代表委员履职的结束,恰恰是新一轮履职的开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邓纯东表示,政协委员要真正起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首先,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尤其要认真学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学懂、弄通、准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正确分析、看待我们发展与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提出正确的建议。其次,要正确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政协委员要根据政协组织的性质,找准定位;根据政协的职责,准确发挥作用。此外,不单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还要根据全国政协的安排,积极参与全国政协安排的各种活动,比如双周协商会、专题视察等。

  “全国政协委员这个新身份,对于我来说首先意味着挑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何蓉表示,作为专业研究人员,虽然在平时的研究中也会关注社会问题,但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就需要更广阔的视野,技能上要有一些新的储备。

  面对新的挑战和使命,何蓉对履职工作充满信心。她说,“政协工作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想和做研究时的思路是一致的;政协工作非常强调调查研究,而社会学研究也要求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经验研究和分析,两者是完全吻合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很有信心。在未来的五年,我将围绕中心任务去拓展自己的视野,应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做一些事情”。

  鲁晓明同样信心十足,“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联系人民群众,了解和反映群众的愿望。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素养,进一步提高参政议政水平。争取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积极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谋可行之策”。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