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2018年02月26日 09: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2月26日第1398期 作者:

  本报兰州2月24日电 (记者朱羿)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对外披露,被评为“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甘肃马家塬战国墓地,经过多年考古勘探挖掘,出土大量战国时期马车、车饰构件和生活器皿,为西戎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2017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县的马家塬战国墓地东西两侧进行考古勘探,勘探面积6436平方米,发现墓葬7座。对墓地冲沟西区三、四级台地上分布的墓葬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600余平方米,清理墓葬17座,出土马车12辆,车饰、构件、马具、生活器皿等文物150余组件。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认为,通过此次考古发掘及勘探,明确了马家塬墓地墓葬分布情况,进一步丰富了马家塬墓地的文化内涵,为西戎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为早期秦文化研究、秦汉之间的文化传承及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全新的资料和信息。

  

  本报讯 (记者张春海)近日,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教授喻丰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共同发表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人类文化的起源问题的研究成果。

  他们认为,文化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化是知识、经验、信念、价值、态度、意义、角色、观念、思想、行为方式等在代际间或者群体间的累积。如果将人与动物加以比较,就会发现虽然动物能够存在某些群体标识性集体行为,但还无法将这些行为称为“文化”。文化差异的产生,有着地理环境和经济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神经科学发现,由于大脑的可塑性和文化社会环境的重要性与多样性,人类大脑在不同文化下的心理活动体现出了不同的脑机制,甚至在成年期,脑也可以受到文化的调节。文化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学习,社会学习是文化进化和习得的主要机制,通过社会学习,人类能够将那些有效指导行为的文化特质进行良好传递。而社会学习所需要的高精度模仿能力、社会学习的文化差异及神经存储、表征等,是需要学者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