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工程学: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8年01月12日 07: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12日第1372期 作者:本报记者 吴楠

  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和公共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需要,大规模移民活动频繁出现。20世纪80年代末,以工程建设征地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移民工程相关研究应运而生,此后不断扩展到以人口迁移流动规律、机理、政策、规划、实施和管理为内容的移民工程学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移民工程学研究现状如何?有什么新的研究进展?研究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近日,记者围绕以上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和解决移民问题,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维护国家稳定、保障国计民生的客观要求。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强茂山表示,移民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灾害治理和缓解贫困等领域均有涉及,已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由移民产生的工程活动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系统的破坏、修复、调整或重建,这其中不仅包括大量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问题,还包括社会科学问题,所以移民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主任施国庆表示,移民过程是特殊的人与自然关系不断动态调整的过程,它需要在科学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自然资源制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环境约束和人类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解决移民群体在自然资源利用方式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移民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已经从最初仅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关注,拓展为包括水利、电力、铁路、公路、机场等工程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开发区建设、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等多种范畴的移民研究。移民工程学研究的侧重点也逐渐从关注移民活动,转向关注人本身及其与所在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进而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施国庆告诉记者,我国移民工程学研究总体上处于世界一流水平,工程移民、生态移民、环境移民和扶贫移民等领域处于领先水平。但移民工程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基础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移民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亟须在一门系统、成熟的专业学科的支撑下,实现科学化、技术化和标准化。”

  探索移民工程关键问题

  “移民的产生有工程建设、生态保护、灾害防治和灾后重建、环境治理、缓解贫困等多种原因。这些原因的共同之处是各种不同因素导致人类生存依赖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系统的剧烈变化,表现形式是人口在地理空间的重新分布、迁移人口的资源损失和重新获得、社会网络的瓦解和重构、经济系统的破坏和恢复重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表示,这其中不仅涉及复杂移民系统相互耦合关系研究,还涉及复杂移民系统社会网络重建的基础理论研究等。

  施国庆表示,复杂移民系统演变与恢复重建理论、开发性移民相关的技术创新与集成、工程移民的利益共享模式与机制、移民与社会安全问题研究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是移民工程研究未来需关注的重点。

  “从文化层面来说,我国自古就有安土重迁的思想,这就要求移民工程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既要努力实现移民群体生活的恢复,也要考虑到各地的实际情形和当地人民的需求,将两者有机结合。”强茂山表示,在制度设计、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则需要更加贴合移民群体的需要、体现人性化的选择和搬迁过程。

  如今大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对移民工程学研究发挥着重要作用。强茂山表示,现阶段,为了更好地掌握移民过程、及时反馈移民现状、了解移民后期生活状态等,信息化成为工程移民实践与研究的新方向。大数据、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科技手段作为信息化集成下的一些可用工具,其发展对于移民工程决策者、规划设计者、实践者、管理者更好地接收移民群体和社会公众意见、提升移民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这一领域已经产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移民工程信息系统开发成果,并已在实践中应用。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