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生存方式提供哲学论证 ——记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江畅
2018年01月03日 09:4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月3日第1365期 作者:本报记者 明海英

  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江畅长期从事伦理学、价值论和西方哲学研究。他的研究立足中国当代现实,着眼人类未来发展,借鉴现代世界文明,兼顾中国传统文化,力图构建一种兼顾理论与应用的开放伦理学体系。

  致力于构建人类价值体系

  江畅倡导的哲学研究,落脚于让当代人类如何更好地生存,有着极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江畅表示,哲学越来越分化成为互不关联的不同分支,不同分支之间不仅缺乏共同的理念和范式,甚至彼此之间出现相互对立和冲突。江畅提出,这是由于哲学不重视研究人类如何更好地生存的大智慧,或者说不重视研究人类应该怎样生活、怎样生活得更好这些根本性问题。

  在他看来,哲学要生存下去, 要真正成为人类生存的智慧之学,就必须从哲学的层面关注人类的生存,以人类生存得更好为取向,致力于人类一般价值原则和基本行为准则的确立、人类价值体系的构建,并为之提供哲学的论证。因而,他主张,以价值论为中心重新构建哲学,统一价值论和伦理学,恢复伦理学作为人生哲学的本来面目。

  确立优雅的人类生存方式

  当今人类面临着种种威胁自身生存的全球性问题。江畅认为,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类现行的自由生存方式。他表示,现行自由生存方式的问题是现代文明种种问题的焦点,特别是它的贪婪性、极欲性是导致今天各种全球性问题的总根源。

  “人的生存方式问题,就是人如何在世界上生存的问题。这涉及人在哪里生存,也即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与谁在世界上一起生存,也即人与其他人、群体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怎样生存,也即人出于什么目的、以什么态度、以什么方式生存的问题;人的生存方式如何确立,人类整体与个体的生存方式的关系;等等。”江畅表示,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价值判断、选择、创造、实现,归根到底是价值问题。他强调,人类应构建什么样的生存方式,怎样在全人类构建这样的生存方式,需要哲学不同学科和其他学科开展合作研究。

  “人类的生存方式有一个由自发形成到自觉构建的过程。特别是在当代面临着种种复杂问题的情况下,人类需要用智慧对自己的生存方式进行谋划和设计,进行自觉建设。”江畅认为,要解决今天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必须设计和确立一种优雅的人类生存方式。

  为此,江畅在其《幸福与和谐》《德性论》等著作中努力构建一种幸福主义伦理学体系,并提出和论证了五个基本命题: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的,智慧是实现幸福的最佳途径,德性是人格完善的可靠保证,和谐是生存环境的理想状态,优雅是当代人类的应有选择。这个体系试图将对历史的传承和对现实的反思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落脚于回答当代人类如何更好地生存。

  研讨当代文化建设重大问题

  近年来,文化问题成为江畅研究的重点。

  在江畅看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至关重要。这就要在对传统价值观进行辨析的基础上,对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内容进行变革,对需要进行创新性发展的内容进行完善,从而使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对接,增加当代中国主流价值观的内涵和底蕴。他认为,还需要深入思考何谓传统价值观,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意味着什么,如何推动实现这种转化和发展,怎样认识这种转化和发展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重要问题。

  为推动实现这种转化和发展,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与继承传统文化”研究的基础上,2016年江畅及其团队开展了大型社会调查,以广泛了解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人生活的影响。为服务文化发展,江畅及其团队每年在全国开展“中国文化发展状况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研创蓝皮书《中国文化发展报告》《湖北文化发展蓝皮书》等。同时,他们还举办“文化发展论坛”,有针对性地研讨当代文化建设发展的重大问题。

  当前,江畅及其团队正在着手“中华文化发展智库平台”的大型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成后将填补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