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时代的逻辑内涵
2017年12月29日 07: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2月29日第1363期 作者:记者张清俐

  本报石家庄12月27日电 (记者张清俐)近日,由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人的发展研究会与河北省哲学学会共同主办,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唯物史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

  天津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副院长徐越如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判断,正是唯物史观的生动诠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必然引起党和国家战略的变化。这种多维的历史考察和历史定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杨生平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由三大逻辑决定:一是现实逻辑。中国发展方式面临迫切转换,社会问题解决方式和国家治理方式也发生变化。二是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发展仍是根本任务;同时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国家必须进一步重视共同富裕,更加注重公平。三是历史逻辑。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期,因而合理规划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成为新时代思想的内在逻辑。总的来说,现实逻辑是前提,理论逻辑是基础,历史逻辑是价值目标,它们共同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逻辑内涵。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