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2017年12月27日 08: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2月27日第1361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广禄

  近年来,我国持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一系列相继问世的重大科技成果彰显了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突出成就。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就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全面部署。围绕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和成效、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法与路径,记者近日采访了相关学者。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近年来,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战略规划和具体政策举措,体现了我国从上到下各级政府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心和行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针对束缚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制约因素,实现了集中发力、重点突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张杰看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针对性实施及其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解决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关键短板方面的问题;二是破除打造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的机制体制障碍和制度藩篱问题;三是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以及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四是突破高端人才不足对创新的制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逐渐加快。”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张相轮认为,当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已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局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创新型国家建设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科技创新成果看,我国在数量上已位居世界前列;从科技创新投入看,我国研发投入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从科研队伍看,我国研发人员数量增速全球最高,目前总人数已超过美国;从创新环境看,相关宏观政策制定、体制机制改革更加有效地引导了企业、人才和社会聚焦科技创新。

  从根本上提升创新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从学术理论研究、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科技体制改革、倡导创新文化、培养创新人才等多个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

  “2035年我国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有着科技强国的内涵。”张相轮表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国家美丽的必由之路。把科技创新驱动置于关系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以创新求发展、发展为了人民的道路,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

  创新对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从根本上提升创新能力是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张杰认为,中国正逐步越过利用简单模仿进行创新的发展阶段,进入了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特定阶段,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进入了依靠创新和技术突破的前沿阶段。创新能力将是影响中国增长率结构性变化的关键因素和促进中国投资与消费平衡增长路径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并将决定中国新经济新动能的转化速度及规模,也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根本性手段。

  打造自主创新能力体系

  当前,世界领先的创新强国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起步早,创新文化积淀比较厚实,有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中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多方施策、加快推进,以自主创新为核心,实现追赶和超越。

  张杰提出,在发达国家针对中国创新的技术封锁和压制日益强化的前提下,无论是从基础创新还是应用创新角度,抑或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角度来看,中国均需要加快打造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在实践中,要根据中小微企业地位日益加强的新形势,加快推进以保护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为主要目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和专利法改革;促进以品质提升为核心建设创新型国家模式的加速形成;针对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所蕴含的巨大高质量投资需求,加快构建与内在需求相匹配的现代金融体系。此外,他还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构建与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建设相匹配的现代人才体系。将今后的人才培养和制度改革重点落实在有效激励基础创新和高端创新人才、加快培养培训中高级技工和工程师方面。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刘琦岩认为,要以新的科技观、创新观引导创新管理变革,对创新进行分类和策略化管理,为新技术、新组织融合提供自由空间。他提出,要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和创新基地,形成引领型经济模式和基于新科技的社会治理模式;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意义和历史使命,把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作为重中之重。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