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拓清代文学文献研究领域
2017年12月18日 08:0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2月18日第1354期 作者:记者李永杰

  本报广州12月17日电 (记者李永杰)近年来,清代文学研究蓬勃发展,产生了不少优秀成果。12月16—17日,第三届清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与会学者着重探讨了清代文学理论与思想、学术的互动。

  近年来,清代文献的整理成绩斐然,为清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华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蒋寅提出,沈德潜借助格调派的理论框架,融入王渔洋神韵说的精髓,并通过一系列选本构建起一个具有包容性的诗歌理想及相应的经典序列,可称为新格调派。它同时具有伦理品格之善和艺术趣味之正这两种古典主义的基本品格。

  南京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刘重喜认为,“意法论”是在“以意逆志”的背景下,在清初杜诗阐释的实践中产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古代诗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其概念命名、产生本源、文本依据以及作为批评方法的实践,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构建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清代文献的挖掘与考证也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上海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郑幸从实物版本学的角度将《随园诗话》的坊刻本与家刻本区分,分析其版本问题,并证明异文系由家刻本的历次增修所造成。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耿传友在梳理前人成果和详细考证的基础上,提出学界目前考证《随园集外诗》为袁枚佚诗的证据皆不能成立,在没有新的文献上的依据之前,还是不把《随园集外诗》作为袁枚的佚作为宜。

  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及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所主办。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