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17”在香港举行
聚焦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
2017年12月15日 07:4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2月15日第1353期 作者:何代欣

  本报讯 12月12日,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香港中国学术研究院协办的“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2017”在香港举行。此次论坛以“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为主题,国内外专家学者近300人齐聚一堂,就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香港持续繁荣稳定、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一行进行了友好会见,并就加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合作等相关事宜进行了交流。

  论坛上,王伟光发表了致辞。他表示,此次论坛选择“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作为主题,恰逢其时、意义深远。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学习十九大报告,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中国的发展走势和发展战略,不仅可以发现每个区域与部门的发展机遇和机会,而且也可以明确每个区域与部门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王伟光认为,由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联合举办的“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已经成为香港与内地政策信息和学术思想交流的高端平台,也是两地学术合作的重要品牌,对促进两地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他期待“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不负众望,越办越好,不断提升其学术、决策、社会和国际影响力!

  王伟光指出,在新时代,发挥香港与内地的互补性,特别是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优势,助推两地相互借力、合作双赢;香港一跃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内地快速实现了全面小康,两地携手创造了人类发展的奇迹。

  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内地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关系也在发生变化,促进两地持续合作共赢是一个重大课题,需要深入研究。王伟光认为,香港有两点可以持续加强:第一,“一国两制”尤其是“一国”作为香港持续繁荣的重大优势,应该最大化加以发挥和利用。香港过去的繁荣正是得益于内地的巨大规模优势和持续崛起。未来内地不仅继续拥有巨大规模,而且是强大经济体,利用好、发挥好这个优势,香港的持久繁荣毋庸置疑。第二,“香港所长、国家所需”是两地共赢共荣策略基准,在发展定位上可以着意考虑。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正是发挥其国家急需、香港擅长的窗口作用,实现了两地的发展繁荣。未来中国对内要实现从速度到质量的转型,对外要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香港有许多内地城市难以企及的潜力。若能充分挖掘并利用好,香港不仅能够持续引领中国城市和区域发展,同时可以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不断跃升和持久繁荣。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致辞。他表示,回归20年来,香港与内地之间的交流合作全面深入,香港发展与国家强大紧密相连。十九大之后,内地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动创新发展,香港凭借“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可以从中获益。尤其是“一带一路”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的实施,能为香港带来更多机遇。为此,香港与深圳合办的创新科技园将打造成为“大湾区”的国际创新中心。未来,香港特区政府还准备与周边地区加强合作,与社会各界携手把握发展机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作了题为“十九大之后的中国金融:新时代、新目标与新任务”的主旨演讲,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经济和新时代中国金融的基本特征。他认为,经济发展由高速度向高质量转变,需要金融相应作出调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现代金融体系相匹配。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需要金融密切配合。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需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要;同时需要解决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何德旭提出,新时代金融发展的新目标是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建设世界金融强国,主要表现为市场化、普惠化、绿色化、国际化和数字化。为实现上述目标,新时代中国金融应当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主动服务实体经济;二是积极防控金融风险;三是全面深化金融改革。

  十九大报告提到,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认为,香港面临重大机遇,既具有独特优势,又拥有比较优势,应当拓展新发展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论述了中国宏观调控体系的深刻变化。他认为,十九大报告作出的两个重大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重大变化。未来,中国将在新起点、新任务和新要求指引下,建设有效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代经济体系。其中,关键在于全面调整理念、思想和战略,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稳中求进;二是确保打赢三大攻坚战;三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是加强和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史丹分析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中国经济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她回顾了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对照中国现阶段情况,她认为,十九大报告为中国转型发展提供了指引,只要科学规划并有效实施,中国完全可以成功化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的同时,留住绿水青山。

  冯氏集团主席冯国经从全球供应链的视角探讨了香港和内地所要面对的现实。以往东方生产、西方消费的模式一去不复返,如今网络状、信息化的产销模式迅速铺开。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将需求信息更快速地传递到销售和生产环节,全球商业模式正在重构。

  “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国际论坛”创办于201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起并主办的年度高层学术论坛,旨在针对当年的重大宏观经济现象,倾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为政策研究和制定提供一个公共讨论的平台,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宏观经济政策研究领域的智库作用。

  (何代欣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