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巴文化历史源流与演变
2017年12月08日 07: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2月8日第1348期 作者:本报记者 杨阳

  11月25—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宣汉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名考古文博专家围绕罗家坝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巴文化历史源流与演变等议题展开讨论。有学者认为,罗家坝遗址是巴文化的中心遗址之一,反映了长江中上游各区域,与中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族群迁移,在中国西南乃至南方地区青铜时代文明图景中占有重要地位。

  厘清史前遗存演变序列

  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宣汉县普光镇进化村,距今5300—3000年,是我国目前所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巴文化遗址之一。1999年至今,该遗址先后进行过4次考古发掘,揭示面积1300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1400余件,其中M33集中出土了青铜礼器、兵器、彩绘陶器和印章等珍贵文物200余件。

  在最新进行的第4次发掘中,考古学家以罗家坝遗址墓地范围不清、新石器时代遗存性质不明等现存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选择发掘区域,在以往发掘区的东部和遗址的中部进行布方,取得了重要收获。

  据负责此次考古发掘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郑万泉介绍,发掘确认了巴文化墓地核心区的范围,以及墓地周围存在同时期的遗址区,为下一步发掘和遗址保护提供了新的方向;厘清了罗家坝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的演变序列,初步完善了距今5300—4500年的考古学文化内涵。

  在生业模式方面,罗家坝遗址发现的农业作物有稻、粟、黍等,但总量很少;新石器时代遗存中从早期到晚期均有细石器出土,其技术工艺一脉相承,石料资源应来自本地。石器分析表明,渔猎采集经济在罗家坝遗址的生业模式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郑万泉综合最新考古资料分析认为,罗家坝新石器时代遗存器物组合完备,演变序列清晰,结合广元、巴中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群,已逐步构建起川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考古学文化序列,为探讨长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演进格局提供了新的方向。

  深挖遗址丰富内涵

  目前,罗家坝遗址考古与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看来,罗家坝遗址为探索新石器时期嘉陵江流域提供了契机。罗家坝遗址有“清楚的地层依据”,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和“汉中、安康地区的新石器中晚期文化十分接近”,说明它和“西汉水流域、嘉陵江上游文化的南移有关”。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水城认为,罗家坝遗址出土的石器和陶器为研究嘉陵江流域史前文化的性质、年代、序列、源流以及生活、生业、生产提供了重要资料。约4500年前,罗家坝遗址以折沿深腹罐为代表的遗存,可将整个嘉陵江流域的史前文化串联起来,向北抵达陕南地区,向南深入重庆及三峡境内,甚至更远的鄂西北地区。显然,这是一支分布在整个嘉陵江流域和三峡地区具有很大共性的史前文化。

  在取得研究成果的同时,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做。陈星灿表示,之前的考古发掘多集中于墓葬,今后需要更加系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秉持聚落考古的理念,了解罗家坝遗址的居住区、墓葬区以及可能存在的手工业作坊区,进一步研究该遗址的丰富内涵。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魏坚表示,接下来的工作要“抓住中心,做好周边”,研究巴文化和巴国的范围区域,把基础研究做实。此外,还要关注该地区史前文化的编年问题,特别是要关注距今5000—4500年的史前文化,这是我国各地文明起源的关键时期。

  深化巴文化综合研究

  巴文化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陈星灿认为,要弄清楚罗家坝遗址及其所属文化的发展序列、族属及其与周边文化的关系,以及已经发现的巴蜀文字符号的整理和破译,这些都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表示,作为四川盆地先秦时期巴、蜀两个诸侯国,古蜀文明有较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其文化面貌比较清楚,但巴文化却一直面目不清。罗家坝遗址的发现,让巴文化研究者心中燃起了新希望。他说,下一步要巴蜀并重、川渝携手、邻里互动、全国参与、跨界攻关,构建巴文化领域的考古学体系。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认为,巴文化是一个来源多样、具有包容性和兼容性的文化,它的自身特点十分明显。应加强罗家坝遗址出土器物的纹饰研究,有些可能与西亚两河流域的遗存有关联。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强调了罗家坝遗址M33的重要价值。他表示,M33出土了数粒红色玛瑙珠,根据中原地区的墓葬中玛瑙珠经常与礼玉放置一起的现象,有理由推测该地区将来可能有礼玉出土。他说,“考古成果要惠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推进罗家坝考古遗址公园与遗址博物馆建设方面,与会专家表示,应依托罗家坝遗址的考古发掘,深化巴文化的综合研究,加强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努力将其建设成为研究、展示和传承巴文化的高地,以推动当地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姚军建议,以罗家坝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打造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的国家级巴文化主题考古遗址公园。河南省文物局原副局长孙英民认为,对遗址公园的规划应建立在扎实的考古工作基础上。目前,支撑罗家坝遗址公园的内容还比较少,需要注入更多的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