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
2017年11月20日 08: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1月20日第1334期 作者:

  本报兰州11月17日电 (记者朱羿)11月14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天津大学对口支援兰州交通大学启动仪式在兰州交通大学举行。

  天津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舒歌群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天津大学与兰州交通大学将通过深化交流合作,建立合作创新、共同发展的长效运行合作机制,切实加强两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合作、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公关合作和管理人员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方面的合作,不断提高对口支援工作质量和效益,提升受援高校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本报讯 (记者张帆)11月18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7学术前沿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关宇提出,推动首都文化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坚持传承创新,不断开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局面;坚持创新性转化,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沈湘平称,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要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要进一步深化“首善”的内涵,深化文化作为人的存在样态与幸福美好生活的本质关联,从美好生活的角度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

  

  本报南京11月17日电 (记者王广禄)近日,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在南京举办智库报告会。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公丕祥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中国法治现代化作出了重大战略安排和具体部署,在中国法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姜涛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法治的论述,开启了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征程,明确了建设法治强国的伟大目标。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司法改革与现代化研究所所长田幸认为,在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现代化的总体布局中,司法作为重要环节,也必须同步走向现代化。

  扬州大学教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昌宇认为,要从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与价值论等层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跃升的历史实践进行全方位研究。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